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谦斋辨证论治学>>

(2009-04-23 21:12:00)
标签:

杂谈


近读孙其新所著<<谦斋辨证论治学>>,有所感想.

孙其新老师说:"辨证论治,是中医千百年来的难解之谜,堪称中医的哥德巴赫猜想.近人有许多论著谈及这个问题,其中不乏真见灼识.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摸索阶段.大体归纳为:有的辨证规律繁琐复杂,不易操作;有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功底浅,经不起临床的体验;还有的破字当头,却立不起来".这的确是对当代中医药辨证论治的高度概括.因为我对此问题研究已很久了.

<<谦斋辨证论治学>>的最大特点是病因十六纲辨证和脏腑辨证,有些辨证很细,如肝火的特征是"恼怒"."性柔多肝郁,性刚多肝气".心血虚的特征是"心悸少气".心气不足的特征是"心慌气短".

特别注意的是提出证候公式:证候=特征+共征+基础证+兼证.辨证论治的两大基石是脏腑生理病理对照式和脏腑病因病位证状用药式.处方公式:病因+病位+证状.等,这些比较有新意.

我不能赞同的:"八纲是各种辨证的基础".虽然全文都讲理法方药,但理讲得具体太多,而宏观的理讲得太少,却不具体和准确,还是模糊不清.为什么说是模糊不清?因为怎样去辨主证?怎样去辨兼证?怎样去鉴别诊断?理论讲得太多,临床缺乏操作性.况且临床是多样的,而且是复杂多变的;不仅仅是平面的,而且是立体的;不一定是典型,甚至是非典型的;不一定是单纯的,而且是真假混合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