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明》历史文化陈列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家河南历史文化河洛文化 |
分类: 老家河南 |
201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河洛文明》历史文化陈列是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基本陈列。
中华文明是延绵不断的文明,河洛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洛阳居天下之中,“河山控戴,形胜甲于天下”。河洛盆地,土地平Fu,伊、洛、瀍、涧萦帯其间,气候温润,四季分明。距今30多万年以前,先民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距今1万年前后,河洛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1世纪,生活在这里的夏氏族,率先突破蒙昧的藩篱,实现了文明的跨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其后,殷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斯、后梁、后唐、后晋相继在洛阳营都建国,历时1500多年。“河洛为王者之里”。从偃师到涧河两岸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座落着商都西亳,夏都斟鄩,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东周王城五大都城遗址,“五都荟洛”,气象鼎盛。邙山之上,伊河之族,矗立着东周王陵,东汉皇陵,曹魏皇陵,西晋皇陵,北魏皇陵,唐恭陵等皇家陵园,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东方金字塔”皇陵群。
河洛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许多杰出人物在这里生活,许多重大科技发明在这里创造,这里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策源之地。“河图洛书”开启了中华文明智慧之门: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中国宗法社会的最初原则;儒学、理学在这里创立;道教、佛教、袄教、摩尼教在这里交汇、碰撞,留下了璀璨夺目的宗教文化遗产,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沟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从这里起航。一串串珠玑辉煌的成就,映照着河洛历史的天空。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一、新石器时代
小口平底瓶
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洛宁县砦子遗址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陶杯
龙山文化(距今5000-4500年),洛阳博物馆藏
灰陶盉
龙山文化(距今5000-4500年),孙旗屯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二、夏都斟鄩
夏都斟鄩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这里分布有夏王朝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及宫城遗址。其宫城建筑位于二里头遗址东南部,总体略呈长方形,城墙沿着已探明的四条大道内侧修筑(东墙的复原长为378米,西墙复原长为359米,南墙的复原长为295米,北墙复原长为292米),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城内发现包括一、二号大型宫殿为主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外还发现30多处夯土遗存,其中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者达5处。这座宫城是迄今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建筑遗址,开创了中国古代宫城及宫殿建筑的先河。
三、商都西亳








四、西周营都
五、东周王城
六、汉魏洛阳城
两坡式陶作坊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黄河冶炼厂汉墓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弦纹茧形壶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蒜头铜壶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1963年洛阳嵩县库区乡扳闸村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铺首衔环带盖铜钫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白玉杯
七、北魏皇陵
八、隋唐洛阳城
褐釉白斑龙柄执壶
唐代,通高27、口径11、腹径64、底径9.2厘米,1964年洛阳北窑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九、宋代庭院衙署
紫口兔毫盏
宋代,洛阳市宋代庭院衙署遗址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本文根据2013年8月8日现场参观学习所见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