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青年洞景区【之一(廊桥至“两半山”)】

标签: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利科普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中原文化 |
分类: 革命纪念地 |
青年洞景区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青年洞景区位于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北15公里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说的林州市任村镇卢家拐村西牛岭山村下方。
前方就是河北省邯郸市的跃峰渠
1.廊桥
青年洞主入口标志性建筑红飘带——廊桥,整体形态犹如山间舞动的红飘带,是红旗渠形态的延伸,红旗渠精神的升华。集票务服务、购物、交通等功能为一体,在解决游客跨省道安全基本功能的同时建成了景区景观工程。
2.景区入口至“张家岭”段
从景区入口通过约一千个台阶到张家岭,到达红旗渠主干渠旁
3. “张家岭”至“漏子崖”段
(1)踏遍青山
红旗渠总干渠要以1/8000坡度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穿过,测量的水准直接决定着红旗渠工程的成败。负责测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工作上精益求精,工具上土法上马,发明了“盆面测量法”,以弥补测量仪器的不足。他们踏遍千山万水不显山露水,吃尽千辛万苦不喊累叫苦,以自己的艰辛付出为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打下了基础。
(2)《红旗渠》实景演出点
4.“漏子崖”至“杨家崭”段
5. “杨家崭”至“叉子沟”段
(1)小推车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红旗渠的建成也是林县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林县人民从春天推到冬天,从山下推到山上,推出了盘山一条红旗渠。原本农家种地用的普通生产工具,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象征。
(2)荡桥
6.“叉子沟”至“创业洞”段
创业难,在全局性经济困难时期创业更难,最困难时期的1960年11月,东姚公社的民工开始了凿通创业洞的工程。修渠民工全凭着一锤一钎、一锹一镐艰难开凿,以血肉之躯与坚硬的岩石抗衡。1961年9月,长63米、高5米、宽6.3米的创业隧洞终于打通了。民工们以无比英雄的气概和高昂的热情抒写了艰苦创业的壮丽篇章。
7. “创业洞”至“两半山”段
(1)凌空栈道
(2)望漳亭
(3)凌空栈道至两半山
(4)两半山
电影《红旗渠》主题歌的开头这样唱道:“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在这里,红旗渠从两山之间流过,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腰劈开这样一条渠是何等艰辛,从崖壁上留下的敲打痕迹,似乎可以看到修渠民工当时的坚定与沉稳。
说明:本文根据2019年11月现场参观学习所得素材撰写
更多精彩,敬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