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2019-10-24 09:30:37)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

西安旅游十大景点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

为了有效保护半坡遗址,2002年拆除了砖木结构的保护大厅,2006年建成了钢结构、大跨度的新保护大厅。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处以石柱为中心的祭祀遗迹群,这是对半坡遗址文化内涵的极大丰富,为研究和展示半坡遗址提供了新的资料。半坡遗址以历史遗存遗迹和大量实物向人们揭示了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半坡先民的生存环境、建筑形式、祭祀场所、生产技术、埋葬习俗等。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半坡遗址发掘者塑像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展示大厅门前的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 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的《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启示》全文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遗址保护展示大厅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这里保存着一座60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一、先民房屋遗存

1.地面圆形房屋

这是一座圆形房屋的遗存。墙壁底部保留较好。屋内有门坎、门道,门道两边有隔墙。居住面经过处理,很平滑。室内中部有长方形灶坑。灶坑以北的两个柱洞发现时内部还有明显的木柱纹理。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2.半地穴式方形房屋

这是遗址中保存最好的一座方形房屋基址。屋基是一个深0.7米的土坑,坑壁就作为墙壁,在坑的边缘架起屋顶。斜坡状的门道两边有柱洞,据此推断门道上建有门棚。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3.地面圆形房屋遗迹

这处房屋基址记录了至少三次建造房屋的过程。完整的一圈墙基柱洞是第一次建造的遗存。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4.半地穴式方形房屋

这座房屋的屋基上有12根大柱,整齐地排成三列,由此推知屋顶的形式可能与今天常见的两面坡屋顶形似。支撑墙体的大柱之间密密地插列着板柱,柱体经绳索缠结之后,两面再涂以草泥土,形成墙壁。房屋的地基处理是先在地上铺列一层木板其上涂抹草泥土,再经火烤,形成光滑坚硬的地面。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5.半地穴式方形房屋

这座房屋被发现时,仍然保持着被焚毁后的状况。

最上层的堆积中,约有20根炭化后的屋椽,由四周向中央倒置,显示了屋顶可能是一种“四面攒尖”的形状。

屋内居住面的西部是一个高于东部约0.1米的平台,有可能是最早的“炕”,也叫“土床”。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6.半地穴圆形房屋

这座房屋的屋基是凹入地下的圆形浅穴。在坑穴的周围紧密地排列着高约0.6米的木板,木板内敷有草拌泥,曾形成了地面的墙体。屋内有一个瓢形灶坑。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二、营建

定居于平川的人们,对旧石器时代的祖先所栖的山洞似乎还难以忘怀。

半坡人掘坑为室,在地面架起屋顶,还保留着浓厚的穴居遗俗。

他们也建起了地面上的房屋,“木骨敷泥”是筑墙的技术,点火烘烤是加固和防潮的法宝。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房屋建造模型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地面方形房屋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半地穴方形房屋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地面圆形房屋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2.灶坑标本

因为长期使用,这个灶坑的烧结程度很高,触之坚硬光滑,叩之清脆有声,堪称先民生活劳作的“结晶”,也是珍贵的考古研究资料。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3.泥圈柱洞标本

半坡人为支撑屋顶的承重柱制作柱洞时,往往要进行细致的加工:柱洞底部敷垫一层粘性硬土并夯实,夯时垫入陶片、石片,有时垫入一件陶器的底部。以为柱础。插入柱子后,在周围填入粘土,再一层层地夯实,这些柱洞出土时便带有一个浅黄色的泥圈,坚硬如石。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4.袋状窖穴

储藏物品的窖穴共发现200多个,其中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窖穴较多。这些窖穴多数散布在房屋周围,室内少有发现,说明氏族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公有的。

这是一个保存较好的袋状窖穴。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三、祭祀与归葬

燃起篝火是否来敬拜苍天,感谢阳光和雨水?埋下劳动果实或并为我祭大地祁望丰产和平安。

自新石器时代起,祭天礼地的祭祀习俗已出现在半坡,也出现在各地。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一)祭祀遗迹

2002-2005年,在为新的遗址保护大厅作墙基考古清理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以石柱为中心的祭祀遗迹群,这是对半坡遗址文化内涵的极大丰富,为研究和展示半坡遗址提供了新的资料。

新发现告诉我们:半坡时期的人们曾用立石、烧火和掩埋象征性的陶器等方式进行祭祀,而且在祭祀遗迹的分布区还发现了几座墓葬。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带“二层台”的墓葬

这座墓葬的墓坑内有特意修建的一个“二层台”,这种现象在半坡遗址中是首次发现的。此外,在填土中还藏着一些硬土块,似乎是有意所为。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2.未成年人二次葬和成人仰身直肢葬

这是相邻的两座墓葬。南边一座是未成年墓葬,里面发现三个头骨,面向东。根据出土的零散骨骼,推断为二次葬。在已知的半坡墓葬中,未成年人的二次葬是一种独特的葬式。

北边是一座成人仰身直肢葬,因后期破坏,头骨已不存。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3.祭祀石柱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4.试验进行中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二)归葬

公共墓地中发现了174座成年人的墓葬,它们或成组成群、或成排成列地分布,使得墓葬区犹如一个“生活在地下的氏族”,

通常,人们让死者头朝西方,为他们随葬一组陶器,还进行过一些特殊的葬仪。

虽已生死两隔,但人们与未知世界之间,精神和情感的交流从未停止。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墓葬区局部墓葬分布图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2.瓮棺葬

瓮棺葬是当时盛行的墓葬婴幼儿的方法。通常是用陶瓮或陶罐作为棺具,上盖陶钵或陶盆。

可能尸体较长,这座瓮棺是用两个陶瓮相扣,残破部分再用钵的破片遮盖。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3.瓮棺群

半坡遗址中发现82座瓮棺,每座瓮棺内葬一名婴幼儿。多数瓮棺分布在居住区的房屋近旁,有些成群分布,其余的零星散布在居住区各部分。

作为棺盖的陶盆和和陶钵底部往往凿有小孔。有的陶盆内壁绘有人面鱼纹或鹿纹,有的陶钵口沿上有刻划符号。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4.发掘现场临时展区(图片展)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5.单人仰身直肢葬

单人仰身直肢葬是最普通的一种葬式。死者取安睡的姿势仰卧在墓圹中,往往陪葬有5-6件陶器。未见棺具。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6.俯身葬

墓葬区内发现15座俯身葬。与仰身直肢葬不同的是,俯身葬均无随葬品,而且有的头朝向南方或北方。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7.灰坑葬

极少数死者被草草地葬于废弃的窖穴之中,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的人。考古学家将这种葬式称为“灰坑葬”。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8.屈肢葬

屈肢葬发现较少。死者往往被葬于废弃的窖穴之中,因此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的人。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9.二次葬

二次葬是死者死亡一段时间后,再次将其骨骸进行安葬。纵观考古资料,并结合民族学的调查研究,可知这种葬式通常表示对死者格外的尊重。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0.合葬(二人合葬、四人合葬)

在墓葬区发现了两座合葬墓,分布是四名青年女性的合葬和两名成年男性的合葬。

目前没有发现成年人的异性合葬现象,说明当时尚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夫妻关系。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1.割体葬仪

在半坡人方蕊墓葬中,发现了一些死者被断指或被断肢,而且用断指为本人或他人随葬的现象,称为“割体葬仪”,它的含义无法确知。这种葬俗也存在于其他地区,如在印第安人克洛部落中,曾把断指视为对友人的报答,或作为祭祀中的奉献。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2.母系氏族与族外对偶婚

在母系氏族制度下,实行较严格的族外婚,排除母系血亲及近亲的婚配,男女日间的劳作都在各自的氏族中,晚上男方到配偶所在的氏族去过夜,这种婚姻关系不稳定,一般保持数月或数年。

子女跟随母亲,由母方氏族教养成人,在社会发展的这个阶段,由于配偶之间和子女与父母不存在经济关系,所以也不需要确认父子、父女的关系。这就是古史传说中所谓“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时代。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四、文化层

人类居住或固定活动的地点,通常会在天然“生土”上堆积起“熟土”层,称作“文化层”其中夹杂有人类生活遗留物和活动痕迹。如果未经扰乱,年代晚的层位总是叠压在年代早的层位之上。考古发掘遵循这一规律,按地层构造自晚而早作有序揭露。依据发掘材料进行研究,便可重现遗址的历史。

半坡遗址的文化层包含着四个阶段人们生活遗留物的堆积。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小沟

这两条小沟道位于居住区,沟道做得很规整。关于小沟的用途,尚无法确定,还待于更多考古资料的发现和研究。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2.大围沟

大围沟是当时大型聚落普遍采用的维护设施,半坡聚落的这条大围沟口部宽6-8米,底部宽1-3米,深5-6米。沟口沿靠近居住区的内边,曾比外边高出1米。经钻探得知围沟的周长约500米。据粗略估计,它的修建需要挖掘近100,000土方。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五、陶窑遗址

半坡聚落的制陶区,位于居住区以东。共发现6座陶窑,有横穴窑、竖穴窑两种形式。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1.陶窑原理示意图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2. 横穴窑

陶窑遗址中展示的一座横穴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陶窑遗址之一。它由火膛、火道、窑室、窑箅所组成,顶部已不存。估计每次烧成器物的数量为大型件1-2件,小型器4-10件。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3.制陶工艺模型

练泥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搓泥条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做器坯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修整器型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绘彩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装窑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烧窑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青少年活动体验区——史前工场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之“半坡遗址保护展示大厅与陶窑遗址”】

活动主题1穿越石器时代  玩转史前工场

适合对象:5——15岁青少年

活动时间:上午9:00——11:00

下午14:00——16:00(具体活动时间以预约时间为准)

参与方式:参与青少年人数在20人以上成团接受预约,预约至少提前15

活动主题2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工场研学旅行活动:

适合对象:5——15岁青少年

活动时长:4小时左右

活动内容:分为展厅讲解和互动体验活动两个部分,其中展厅讲解包含了出土文物展厅和遗址保护大厅两个展厅的参观,互动体验部分共有四个单项,分别是钻木取火、原始房屋搭建、植物锤染和陶器钻孔。

活动预约方式:参与青少年人数在20人以上成团接受预约,预约至少提前15

预约电话:18992832796

THE END

本博文根据201996日实地参观所得素材整理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