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汝阳观音寺”
标签: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文化河洛文化历史洛阳三大名寺 |
分类: 老家河南 |
洛水之南,凤凰山下,汝河水畔,鬼谷子隐居修道之所“云梦仙境”边的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圣王台村,至今仍隐藏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刹、与白马寺、灵山寺并称洛阳三大名寺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阳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汝阳县城东南十多公里的圣王台村北坡之上,又称下寺。为与众不同的座南朝北走向。之所以格局如此不同,是因为这里是观音菩萨在中国的最初道场,座南朝北也表观音菩萨“倒驾慈航、普度众生”之意。她依凤凰山而建,殿堂楼阁由北向南步步升高,完全践行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
观音寺所在地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圣王台村。
据院内石碑的碑文记载,观音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至1048年)已初具规模。宋末元初,年久失修的观音寺一片颓然景象。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至1449年),有一法号为“铁船和尚”的僧人来到这里,立誓修复寺院。后来,在“铁船和尚”和历代寺僧的努力下,观音寺终于建成现在的规模,此后至明清两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寺院整个古建筑群院落广、深各100余米,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0余间,整个院落布局严谨,设计精巧,颇具匠心。而且保存非常完整,为古建筑之精华,也是豫西地区现存的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古建筑群之一。
中轴线上从南往北层层递高,依次为“天王殿”、“关圣殿”、“玉佛殿”、“大雄宝殿”、“汤王殿”,中轴线两侧有钟楼、厢房、阁楼、碑亭、仙洞等,为清代建筑。观音寺中还有汤王池、洗心井等名景,池中或井中的水位无论旱涝,始终如一,堪称一绝。
1.观音寺山门和“哼哈二将”
2.观音寺钟楼、鼓楼
3. 天王殿
天王殿旁檐下的石碑。
4. 关圣殿
殿内塑有关帝像,关帝两侧侍立关平、周仓。殿内两边墙上保存有很珍贵的清代壁画,记录了关羽的故事
关帝背面是观世音菩萨,和关羽同处一殿,关羽在正前,观音在背后,这在我国其他寺院很少见。
中国佛教中关羽为护法的伽蓝菩萨,而且在兵荒马乱时期,关羽曾在这里显灵救寺,所以在本寺待之如佛。
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大将,本来被民间奉之为神来祭祀驱魔,后来被道教任命为“三界伏魔大帝”,外来佛教一到中国也不能免俗,不甘示弱的颁发了关羽为“伽篮菩萨”的任职令。加上儒教授予的“关圣帝君”荣誉称号,这位英雄人物集儒、道、释、三教神职为一身。
5.玉佛殿
6.大雄宝殿
在大雄宝殿门外墙体中有一龛,供奉着说不上名字的一个小像。
7.石砌的“升圣桥”与“迎旭阁”“横霞阁”及两孔石窑
(1)“升圣桥”, 桥下为汤王池
(2)左右(东西)对称的迎旭阁、横霞阁
(3)两孔石窑
东面窑额题“何须面壁”,两侧刻有“莫向他山借石,还来此地做人”的一副对联,所含禅机耐人寻味。
东面窑里的石雕佛像
与东面窑毗邻的是迎旭阁下的“媲懿丹丘”小殿
在西面窑额题“圣泽日新”,窑内有一股清泉流出,经石桥绕向前院,注入东西汤王池。
与西面窑毗邻的是横霞阁下的“一洞天也”小殿
8. 汤王殿(古观音殿)
窟后建有一座高台,上有汤王殿(古观音殿)。
观音寺的命名由来:商汤七年,中原大旱,商汤巡视来到这里。看到旱灾所致田地干枯,民不聊生,乃设坛祈雨,他让手下人在汝阳凤凰台周围堆起干柴。对天曰:天要治罪就治我的罪吧,并告诉手下说:如果午时三刻天仍不降雨,你们就把我烧死为百姓换雨。午时三刻,大雨天降。百姓得救。老百姓将凤凰台名为圣王台,在祈雨台建祠纪念。一千多年后的南北朝大兴佛教,信奉观音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于是,该寺正式命名为“观音寺”,成为观音菩萨在中国的第一个道场。
9.“银杏与侧柏”古树群
汤王殿(古观音殿)前高台上的平均树龄366年的“银杏与侧柏”古树群。
10. 洗心井
汤王殿(古观音殿)前的“洗心井”,又名“八宝六梭井”,井筒呈六边形,六块栏板上雕有火葫芦、乾坤圈、阴阳板、如意钩等道家八卦图案,是道家文化的印记。此井水深约一米,神奇地方在于水位始终这样,涝年不升旱年不降。井下之水与水帘洞相通,为该寺神水之源。
11.圣王殿
汤王殿(古观音殿)东首纪念当年商汤求雨的圣王殿,似为近年所建。
12.“清凉地”
汤王殿(古观音殿)西首的厢房“清凉地”,是“中国禅学文化书画研究院”和“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观音寺创作基地”的所在地。
“佛教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制度”“佛教寺院人事制度”“佛教寺院财务制度”等各项制度上墙公开。
行走中的僧人背影
13.斋堂
位于寺院西北部的“五观堂”是寺院的斋堂所在。
厨房门口红榜公示的供斋功德名录
“五观堂”外院内的座像
14.碑廊
位于天王殿旁厢房檐下的部分重要碑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