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区(下关镇)与大理古城

标签:
下关大理火车站大理古城白族文化 |
分类: 旅游文化 |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距省会昆明市360公里,从昆明站搭乘动车到大理火车站约需2小时。
一、大理市概况
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
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理市人民政府驻下关镇。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大理市下辖10个镇:下关镇、大理镇、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挖色镇、湾桥镇、银桥镇、双廊镇、上关镇,1个民族乡:太邑彝族乡。
大理市境内以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二、大理火车站
大理站位于大理市苍山路261号,建于1999年,是昆明大理铁路的终点站,也是大理丽江铁路的的起点站。大理站每天向昆明方向始发多班“D字头”动车、向丽江方向始发2班“K字头”的普速列车(全程需时2小时余)。
八月份是大理的旅游旺季,大理站的客流量堪比“春运”高峰。
三、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5°41′26″ ,东经100°9′45″,古城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古城位于大理火车站以北16公里,乘8公交车直达,票价2元。需时约1小时。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古城内分布了十多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大理古城街景
红龙井,全长408米,地处大理古城的核心地带,景观主体自西向东,以博爱路为界分为上下两段,是以井的名称来命名的街道。红龙井建筑特色为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
2.大理古城夜晚的街景更美
人民路是大理古城内一条东西主干道,全长1200米。1943年称为“中正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成“人民路”。
复兴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路面为麻块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长的主干道。复兴路两边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业街道。
3. 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以西,玉洱路以北,是云南省首家专题电影博物馆,中国国内首家专题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4. 文献楼
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5. 五华楼
五华楼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56年),是南诏时期的国宾馆。据史书载,五华楼“方五里 ,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是南诏王宴请西南夷十六国君长及其他国宾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驻足楼前。明初,五华楼毁于战乱。现存的五华楼是1999年恢复重建,建筑风格吸取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的精髓,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庄严,成为大理古城的制高点,是观赏古城全貌的制高点。
6. 南城楼
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7. 蒋公祠
蒋公祠是供奉清末腾越镇总兵,贵州提督蒋宗汉的祠堂,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蒋公祠座北向南,一进两院平面布局,由大门、过厅、碑亭、正堂和东西厢房及四耳房组成,建筑格局保持完整,是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筑,且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8.杜文秀帅府
杜文秀帅府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内正街。清咸丰六年(1856年)8月杜文秀起义军攻占古城大理,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大理政权,改原来的大理提督府衙为帅府。
9.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传教士韩纯中于1914年(1904年)建盖。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04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门进入东西两道二门、礼拜堂、祷告室和屋顶的钟楼。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四面墙壁均由石头垒砌而成。200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0.古城美食
具有白族特色的古城美食,从图中左下角起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烤肉、水性杨花(当地的一种山野菜)、乳扇羹、炒饵块、见水清(苍山的一种野菌)、洱海银鱼,三人享用,大饱口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