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第一寨”勐景来(一)

标签:
云南旅游西双版纳旅游边境游勐海旅游民俗游 |
分类: 旅游文化 |
勐景来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境内,中缅边境地区,处昆洛公路距打洛口岸5公里。勐景来傣寨临西临南为中缅界河打洛江,寨中立有225号界碑,清澈的打洛江从寨子西侧流过,形成天然的国境线,江的对岸就是邻国缅甸,因而有“中缅第一寨”之称。
勐景来傣寨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距勐海县城66公里、距景洪市区116公里。
“勐景来”是傣语,“勐”是村寨,“景来”是龙的影子。传说当年天子召树屯为追赶一只金鹿,来到此地。后来人们发现这里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龙的影子。人们就来到这里守候天子的到来,可是他们等了很久都没有踪影,就索性在这里建起了村寨。故称其为“景来”
勐景来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毗邻缅甸,与缅甸掸族边民来往频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见的傣掸混居现象。寨里依然保留着傣家传统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方式。村寨里有佛寺、塔林、菩提树、古泉,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文化特色。
勐景来被评定为“中国傣族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传统村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等。
一、“神树”
西双版纳各地菩提树难计其数。此树根据傣族古老的传说,是由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罗汉从印度带来的种子,弘法传经到此而种载的。在这棵菩提树上有种种让人难以解释的谜,菩提树代表觉悟和光明的意思,因此此树称为“神树”或“圣树”。
二、“神泉”
位于“神树”旁的这眼泉是泰国皇宫典籍中明确记载的三口神泉之一,相传是古代傣王宫用泉,现作为泼水节浴佛的专用泉,因此该泉水也被称为吉祥之水和幸福之水。
三、塔林
公元一零八二年,傣王为了表彰一百零一位高僧,共建大小佛塔一百零一座,塔群雄伟壮观,据说最多时曾汇集3万多的信徒来次朝拜。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塔已经损坏,现在看到的是后来修复的58座塔,至今还有周边国家的信徒源源不断的到这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当地傣族每年都要在此举行赕塔(拜塔),赕(dan)塔的时间多在傣历一月。届时,人们精心制作花色多样的纸花树,把钱币、纸花等贴在竹藐搭架、彩纸绕扎的花树上,并带上礼佛贡品到埋有舍利的佛塔前供祭、诵经、滴水、朝拜圣迹。
四、天梯(“爸爸在哪儿3”外景拍摄地)
天梯是用来燃放高升用的,勐景来的天梯就在赕塔旁。高升是傣族人民用火药、竹筒制作的一种“土火箭”,大小不一,制作方法相同,且尾部都拖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一般在重大节日才燃放高升是为了纪念帕雅晚,传说他为查清人间的多灾多难,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向天神英达提拉报告灾情,后来不慎撞死在天庭门口,他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与邪恶势力斗争的英雄气概值得学习和纪念。在重大节日都会有燃放高升纪念帕雅晚,现在放高升被寓为是祈求幸福、步步高升之意。
五、火龙果园
火龙果别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
火龙果(学名:Hylocereus undatus Britt)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量天尺的栽培品种。原产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拿马、厄瓜多尔、古巴、哥伦比亚等地。后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台湾省,中国大陆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
六、傣族传统文化陈列馆
数千年间,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各族人民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韵味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傣族传统文化陈列馆以大量实物和史料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傣族的传统习俗、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