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2018-09-08 07:50:45)
标签:

傣寨

民居

知青房

西双版纳旅游

大勐龙

分类: 旅游文化

“曼养广”傣寨是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嘎囡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允(景洪)大(勐龙)公路约36.5公里处,景洪市区曼听公园和西双版纳总佛寺以南45公里(自驾车需1小时车程)、勐龙镇北13.5公里。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曼”字在傣语里是“村寨”的意思。“曼养广”是目前保护较为完好的第三代傣寨建筑群。

第一代傣寨为竹结构建筑,建筑标准低、使用寿命短,早已被更新。

第二代傣寨为木结构建筑,建筑标准低、耗用木材量大,到使用年限后大部分已被更新。

第三代傣寨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标准不高、舒适度较差,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对现代美好生活的需要,已被逐步更新为第四代傣寨,目前仅剩不多。

第四代傣寨为钢筋混凝土或砖混结构,保留傣寨的外观,内部已与现代城乡建筑完全接轨(有卫生设备,使用气体燃料的单元式住宅)。

第三代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傣寨建筑的底层原来用来饲养家畜,典型的人畜混居,卫生条件极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养殖专业户的出现和村民谋生途径的多样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混居问题,现在傣寨建筑的底层一般用来停放车辆和堆放木柴、杂物。

在参观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包括在其它乡镇),傣寨建筑底层的“柱”无论是用木料,还是砖乃至混凝土,它的形状都是矩形的。为此我们专门请教傣族老乡为什么不用圆形的,回答竟然如此一致:“为了防蛇”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傣寨建筑的楼上由于居住,呈半开放状态,屋面材料为具有傣家特色的黏土烧制的平面小瓦。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曼养广”村寨佛寺与第四代傣寨建筑

在西双版纳,每个傣族村寨都有一个佛寺,佛寺的规格反映了这个村寨的经济实力和村民的生活水平。

在村寨佛寺周围,开始出现了第四代傣寨建筑。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六七十年代的知青点

“曼养广”傣寨的周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农场(现改为国营的东风农场),当年知青在这里种植橡胶树和“割胶”。现在的农场职工统一住进了农场的分场场部的商品住宅,当年的知青住房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在距离“曼养广”傣寨约5公里处找到一处当年的知青房。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广”傣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