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古镇(一)

标签:
前童古镇历史文化民俗 |
分类: 旅游文化 |
前童古镇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2007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明初,童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这里还是辛亥革命浙江总指挥童葆喧的故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一度是浙东行政公署所在地;解放战争,中共宁海县工委在此建立,是宁海的革命摇篮。
一、前童市街
村落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显现出昔日曾经的繁华。
老街两旁都是长板门面的店铺。紧邻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古代“驿站”为官府通信机构,明永乐年间出现“民信局”,为民间传递信件。近代邮政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民国初年,社“塔山童邮政代办所”,1950年改“前童邮政代办所”
前童种植小麦的历史悠久,1613年《徐霞客游记》有“又十五里,饭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前小麦是前童一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由此派生出许多面食制品。细如发丝,洁白如玉,入口就软,口感滑糯的箸面(也称“垂面”)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用小麦粉加食盐加工而成的一种纯手工制作的面食,因垂直悬挂而名。
二、前童古井
“井水不犯河水”:“花桥井头”为前童塔山童氏二房后裔悌九“花桥房派”所挖,毗邻五百年前的古桥——花桥,因此当地居民称之为“花桥井”。花桥井建于清中期,井口圆形敞开,仅容一只水桶打水。因该井水属于地下水,河水属于地上水。井水与河水互不相通,所以没有侵犯的条件。然前童的土质是冲积而成的沙质土,“花桥井头”又紧挨着水渠,河水与井水落差近十米,由于“花桥井头”采用科学的挖井技术,所以经历了几百年,水渠的水一直没有渗透进水井,故“花桥井头”又称“井水不犯河水之井”。
“悌二之井”:位于石镜山路与双桥街的交界处,方形井栏,可供二人同时打水,是塔山童氏悌字辈后裔“隔壁里房派”所挖。相传,“隔壁里房派”的居民原先一直饮用悌九“前楼房派”井里的水。直至明朝中期前楼派娶了一位坏脾气的太婆,这位太婆有洁癖,她们喝的必须是挑在前面桶里的水,后面的那桶水用来洗涮。太婆有一坏毛病,她不喜欢别人到她的井里打水,常常到井边查看,一旦发现井边有水渍就不停地朝天骂人,弄得周边打水的邻居很不好意思,因此,“隔壁里房派”决定挨着前楼自己挖井,并在井栏上刻“悌二之井.隔墙里”。由于悌二之井挖得较深,井水特别甘甜凉爽,所以附近村落的居民做“木莲冻(流行于江浙的一种夏日小吃)”所用的水大多来这口井提取。
三、民宿客栈
前童经历了760余年的发展,留下了一批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建筑群。在前童古镇民居中隐藏着这些特色民宿客栈。门前潺潺流水,书桌上有卵石花盆,原木毛巾架,手工编织的竹吊灯,古朴的石花窗、雕刻精美的木格窗,每个房间都是独一无二的。
四、职思其居:建于清嘉庆年间,为清代举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宽住宅。这里曾出过三位秀才。红条石门台上刻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家训。庭院为四合院二楼木结构,院内各房既有严格的老幼尊卑区划,又融融一堂,极富人情味。天井宽敞,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金钱铺地”之意。中堂中空无楼板,正壁上,当年的中举喜帖尚依稀可辨……
1905年创办的塔山启蒙学堂(前童中小学的前身)即建于此宅。
五、明经堂
明经堂紧挨职思其居宅北面,建于清道光年间。“明经”匾额为浙江学政奉道光皇帝之命所立。这块门匾立于“道光壬午年桂月谷旦”,为当时浙江戴学政奉旨所题,赠予武义县县学训导童佩金。
明经,本指通晓经学,唐朝时列为科举制度中的考试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试经义。清代时用作贡生的别称。以“明经”作宅名,既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也是宅主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
左右门墙上“礼仪”“孝悌”四个砖雕篆字,体现了主人的道德准则与思想规范。
天井内有黑色卵石铺成的“狮子滚绣球”图案,故此宅又称“狮子明堂”。
最能体现儒、道合一的,要数挂在明经堂正厅中堂金柱间的黑地沥金大匾“敦伦凝道”了。明经堂的正厅木雕较为精致。明间金柱之间横架一半圆罩,内嵌立软藤花结一对。中间用书卷形小匾,内书“和气致祥”四字。檐廊穿插枋雕有“梅花藏龙”图案;枋上两边有雕成半圆形的抬梁,俗称“猫鱼梁”,也叫“海马虹梁”;梁枋上还雕有“古道西风”、“福寿绵绵”、“五老观图”、“蟠桃眠鹿”、“苍雁虬松”、“云龙赶珠”、“雀依松鹤”等图案。
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
在西南的山墙上,雕刻四个大字“奠厥攸居”。奠厥攸居语出《尚书·盘庚》记“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前童主人把造房子与建设殷都新王邑相提并论,并要先看好风水,可见他们对造房子的重视。
在东北面的山墙上,题写的是“蒸云蔚霞”。说明“明经堂”云气升腾,彩霞聚集有许多美丽风光。这也是主人对生活、居住地的追求和美好祝愿。
在东南面的山墙上题写着“知其所止”四个大字。知其所止语出《大学·传三》。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孔子说话入木三分,意即: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那就连鸟儿都不如了。足见“知其所止”的重要。
六、“宰相府”泽思居
泽思居建于清代初年,因原来主人官居一品,故又称“宰相府”。
右侧匾文:祜軒老先生八十荣封暨令孫蔭棠芝華同泮致慶,家傳詩禮,嗣本惠良,○○鶴算,诰贲龍章,蘭荪競秀,棠棣齊芳,金坡視草,矍圃穿楊,芹花並○,綏福无疆,藍衫燦爛,華髪徜徉,驷门日大,麟趾徵祥,爰題額曰:
俾熾而昌
匾额正中四个字:“俾熾而昌”,熾,简体炽。是一句吉祥的祝福语,意指今日的繁荣昌盛源于宅主如炽的热情,不懈的奋发与积累。
左侧匾文:○○院编修
,國史館編修,武英殿纂修,功臣館纂修,本衙門撰文,前癸巳,恩科福建鄉試正考官、午科山西鄉試正考官
雕刻精细而复杂是是此宅的特点。整栋房子“无梁不雕、无雕不精”,号称为“江南第一雕花大楼”。进门可以看到正梁上刻有“四仙迎宾”的典故,体现了主人的待客之道。正厅东首梁上刻有五只仙鹤,既说明了原来的主人是文官而不是武官,又体现了他的“五岳朝天”的志向。从西首梁上的“百鸟朝凤”图可以看出这不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因为这些图案并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任意雕凿的。
七、前童民俗博物馆等更多内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