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嵩阳书院

(2017-10-14 18:47:04)
标签:

旅游文化

历史

嵩阳书院

分类: 老家河南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8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嵩阳书院基本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共有古建筑106间,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奉天宫。五代周时(公元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登封是尧、舜、禹、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名儒景冬,曾就读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从此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司马光、范仲淹曾在嵩阳书院讲学,且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是在嵩阳书院撰写。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如《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九经等。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科举历程。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次焕发青春,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康熙辛卯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人,录取名额一县不足一人,但登封就中了五个。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阳书院时曾赋诗以赞。

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由五进院落组成,院中有先贤祠、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藏书楼、道统祠、博约斋、敬文斋、三益斋等建筑。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

大唐碑: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在民间,智立唐碑这个充满智慧的传说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三大将军: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大将军柏
   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关于将军柏树龄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该树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旁边有一明代进士刘余佑“题汉封三柏”石碑。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

嵩阳书院

“题汉封三柏”石碑

中岳嵩阳寺碑: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刻立。一面镌刻94窟佛像,另面上部刻大佛龛,内作一佛二菩萨三弟子,龛楣浮雕的飞天童子诸像及碑侧图案,颇为精致,为中原石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中岳嵩阳寺碑

《登封县图》碑:明神宗万历年(1593年)登封知县陈国章主持刻制。碑高1.05米,宽0.86米,厚0.2米,平首方趺。图中详细而形象地表示出明代嵩山地区80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分布情况,并描绘出登封县的山川河流,道路村镇和四至地界的名称等。虽然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字迹清楚,线条明晰。有人形容“一览此图,即可囊括登封,卧游中岳”。

嵩阳书院

《登封县图》碑

先圣殿:是嵩阳书院祭祀孔子的场所,又叫先师祠。

嵩阳书院

殿中根据画圣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画像而塑造了高2.21米孔子行教立像。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殿里还有四块石碑,分别刻画了孔子的四大弟子。他们是:颜回,字子渊,被后人尊为“复圣”;子思,曾著《中庸》,被后人尊为“述圣”;孟子,名轲,曾著《孟子》,被后人尊为“亚圣”;曾子,名参,字子舆,曾编《大学》,被后人尊为“宗圣”。

碑林:先圣殿两侧有博约斋、敬义斋。先圣殿与博约斋之间有一碑林。有石碑、造像碑、经幢等。

嵩阳书院

二程手植槐:树高19.5米,围粗4米。虽然树干嶙峋,中空外实,槐冠却丛拨阴浓,新枝簇簇。树姿优美,老而不衰,历史源远远流长。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著名理学家程颢,程到嵩阳书院讲学时,亲手栽种槐柏多株,装点院景。

嵩阳书院

讲堂:历史上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清朝时期为纪念北宋名儒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河南学道林尧英把自己的俸禄捐献出来所修。前面有修竹丛生,为书院平增了许多幽雅的气氛。月台上并列着四块石碑,叫“四箴碑”。内容就是孔子所提倡的“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讲堂墙上面绘制有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时的场景

嵩阳书院

泮池: 过了讲堂,前面的池子叫泮池。孔子家居泮水之滨,少年常在泮水边读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学宫或书院里修建泮池,以表示不忘先师的意思。古代嵩阳书院凡考中秀才,都要在这里举行绕池仪式,表示不忘先师的教导,继承先师的博学,要效法先师品德,安邦治国。

嵩阳书院

道统祠:位于泮池北侧。始建于康熙年间,后多有重修。在孔子之前,中国的先民就在嵩山地区这块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道统祠就是为了纪念这些为创造、发展、继承中国远古文明的先驱者所建造的。祠内供奉着唐尧、大禹、周公坐像,坐像后面是古代发生在登封的帝尧巡狩、大禹治水和周公测景三次重大活动场景图。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东西配房三益斋、四勿斋与观善堂和崇儒祠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拓片)

此碑为明代音乐家朱载玉所绘,从中间分开有两位面对面的老人,左面为至圣先师孔子,右面为道教创始人老子,遮住两面发髻正面为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意寓三教合一,嵩山是三教荟萃之地,在明代就三教平等,此碑似和谐社会是中国第一幅漫画图,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嵩阳书院

唐《武后金简》: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她执政期间,曾八次到嵩山,并一改其他皇帝到泰山封禅的传统,开创了嵩山封禅的先例。为纪念她封嵩山登中岳,把当时的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公元700年,武则天派使臣胡超,将她祈告上天的一封金简(即金子制作的书信)投放在嵩山主峰峻极峰上。1982年,金简被当地的一位采药老农发现,后献给国家。复制品在藏书楼展出。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岳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