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忠义由此始——灞陵桥景区

标签:
杂谈历史三国文化许昌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 老家河南 |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征讨徐州,击败刘备,下邳之战俘关羽至许都,曹操敬重关羽礼之甚厚。但关羽不忘旧主,挂印封金,辞曹归刘。曹操率部将追至灞陵桥赐袍赠金,以饯其行。羽疑其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而始了千里单骑、过关斩将的千古壮举。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有赞曰:“野水洄堤浸柳条,道边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
进入灞陵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青石广场中央上的“辞曹书铜雕”,它是灞陵桥景区展现丰厚三国文化内涵,揭示三国文化主题的开篇之作。铜雕是一摊开的汉代书简,似一尘封千年的历史长卷。它长3.3米,高1.3米,斜摊在高0.9米,长3.6米,宽2.3米的大理石基座上。中间展开部分为《关羽辞曹丞相书》,摘自明代景泰年间所刻《关王辞曹操之图》碑,以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表达出两千年前关羽义无反顾、千里寻兄的坚毅决心。
“曹丞相拜送关羽之图”红石雕,通高6.2米,长20米,由红石堆砌而成,采用线雕、浅浮雕、深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东侧雕刻曹操率许褚、张辽、于禁、李典等文臣武将,一路旌旗招展,踏着滚滚烟尘出西门追至灞陵桥畔;西侧雕刻关羽在灞陵桥上横刀勒马,甘糜二夫人车仗己过桥西行;正中雕刻曹操拱手送别关羽。《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有《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描述:曹将蔡阳等听说关羽辞去,想要追赶时,曹操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并对张辽说:“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
“曹丞相拜送关羽之图”红石雕真实再现了曹操的爱才惜将和关羽的忠义神勇,生动刻画出曹操、关羽内心的感情世界,矛盾心理。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自古以来许昌人崇拜关羽、尊重曹操的唯物史观。
曹冲称象处位于青梅园西南侧,景区采用石雕和蜡像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曹冲称象的历史情景。由于少年曹冲凭借着过人的聪明智慧折服了满朝文武,成为了现在小朋友们心中的偶像,因此,此处景点备受家长和小朋友们的欢迎与喜爱。
牌坊建干2009年9月,位于关帝庙与三官庙连接处的古官道上,与灞陵桥相对应,是关羽灞陵桥挑袍出许昌千里寻兄、过关斩将始发地的标志性建筑。通高12.16米,宽10.69米,为三间四柱五楼柱不出头式青石牌坊。柱、粱、枋等处分别以圆雕、深浮雕、浅浮雕、透雕等手法,雕刻有狮子滚绣球、祥龙腾云等吉祥图案,以及关帝庙传说、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等故事。正面柱联:要讲曹操赠金赐袍当解其人其志,欲提关羽出关斩将切记此地此桥。背面柱联:灞陵桥畔驻游人皆言忠义传千古,关帝庙前思故事但抚碣碑念一人。
许昌关帝庙创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9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三进院九殿一阁,呈中轴线对称布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青石御桥、山门、仪门、拜殿、汉寿亭侯大殿、春秋阁。
山门:关帝庙的进出大门。面阔五间12.9米,进深两间6.3米。单檐,灰色筒瓦顶。檐高4米,檐下施单昂三彩斗拱,柱间雀替全部为透雕,有祥龙浮云、缠枝牡丹、龙戏牡丹等。明间和次间设置实榻大门,设有石鼓形门墩,雕刻有犀牛望月、双狮解锁、天马行空等历史故事。山门上方二龙戏珠浮雕竖匾“关帝庙”三字,苍劲古朴。九排九行的铜色门钉,象征九九归一,九九至尊。
仪门前甬道两侧有重檐四角攒尖楼阁式的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给这座庙宇平添了几分肃穆和幽静。
拜殿和春秋阁前两侧分别有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形成三个完整的院落。整体建筑布局严谨,精巧玲珑,地方建筑手法与官式手法相结合,红墙灰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保存完整,是许昌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仪门和拜殿之间是东西配殿,为尖山式硬山,灰筒瓦顶。东西配殿均面阔三间9米,进深一间5.5米,设前檐廊。
拜殿:拜殿和大殿连为一体,是中轴线上的最大建筑,为清代康熙年间所建。面阔三间12.6米,进深一间6米。檐高4米,硬山墙灰筒瓦顶。
汉寿亭侯大殿:尖山式硬山,面阔3间12.6米,进深2间9.75米,硬山式灰筒瓦顶。前檐明间和次间均设格扇门,后墙为封护檐,明间设有棋盘门和后殿相通。梁架彩绘为单线平涂,檐下绘三国故事图案。





东西厢房:东西厢房对称,均为尖山式硬山。面阔3间9.32米,进深1间7.26米,设前檐廊,明间和次间设置格扇门,灰筒瓦顶。格扇门的池板和檐下走马板内全部为透雕花鸟、动物图案。可谓精雕细刻,又施以彩绘,非常精美、逼真。东厢房为议政堂,西厢房为五虎堂。
关帝庙碑碣荟萃,内涵深厚。现集于庙内碑碣六十多通,其中有原灞陵桥遗存碑刻,明代周国主、大将左良玉的“汉关帝挑袍处碑”、嘉靖年间“关王辞曹操之图碑”、以及清代“创建关帝行宫挑袍碑记”等。这些碑刻均为研究历史文化、三国文化、关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证资料,尤其是“移集呈稿”碑刻,深刻揭示了关公文化的商业内涵。
戏楼于关帝庙中轴线最南端,是关帝庙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复合式歇山建筑,通高13.1米,建筑面积163平方米。现戏楼为2010年在原址复建。中柱柱联:倚月高歌阆苑三千蓬岛外,临风吐韵霓裳一曲紫云端。外侧柱联:绮丽风光难得此时清岁稔,升平欢笑无非是巷舞衢歌。
桃园位于碑廊东侧,桃园与碑廊共同形成了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的巧妙布局,充分展现出古园林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