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秉烛达旦处——许昌春秋楼

标签:
重点文物保护中原文化三国文化许昌文化旅游 |
分类: 老家河南 |
春秋楼石雕照壁,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俗称“麒麟瑞祥大照壁”。它的上部为庑殿式脊顶;中部有四柱三间,高浮雕“麒麟望日”、“双龙戏珠”、“鹤立松云”风格粗犷而又技法精到;下部为刻有俯仰莲花的须弥座。在照壁檐下的额枋上镌刻有“仁、义、礼、智、信”五个篆字。这五个字就是宋明礼教“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了。“麒麟瑞祥大照壁”宽9米,厚0.78米,高5.2米。原立于春秋楼山门之前,以示关庙之威严。因年久失修,斑驳残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其恢复原貌,移至景区外院中。
关圣殿原名义勇武安殿,是关羽的寝殿。明成化进士成缪曾有诗赞曰:“巍峨碧殿鲁灵光,传是关公旧寓堂。伏腊至今纷父老,粢盛全不间沧桑。通宵秉烛垂千古,大义经天著五常。祠祀每当风雨夜,时闻腾踏下长廊。”现在的关圣殿,为1997年在旧址上重修。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33.1米,40根立柱,前廊、后廊及侧廊18根檐柱为青石制作。正面中间的4根滚龙柱为深浮雕,刻工精湛,高峻雄伟。殿顶部饰黄色琉璃瓦,殿脊正中嵌金色“武圣”二字。殿门上方三重檐下,悬“关圣殿”金字匾额。殿前为双层月台,周围饰汉白玉护栏;下层为大型须弥座,把整个建筑烘托得巍巍壮观。一层月台的东西两侧为重檐、攒尖四角形建筑,分别是刀楼和印楼,是存放关公大刀和汉寿亭侯印玺的地方。
许昌文庙建筑布局十分严整,它的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照壁、泮池、戟门、东西廊、大成殿。建筑轴线南北长120米,总占地5000多平方米。
许昌文庙的大门是不打开的。因为在封建科举时代,无论哪州哪县只有辖区内出了状元,才能打开文庙的正门。许昌历史上虽说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但始终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出过状元。所以,许昌文庙大门就始终未能正式打开过。
戟门,五开间灰瓦硬山式建筑。顾名思义,戟门应该是存放兵器的地方。据说,当年的州官县令每逢新上任,或是春、秋两季的祭日,都要到文庙祭拜先师孔子。他们出游时,往往是前呼后拥,旌旗仪仗遮天蔽日。可是,当他们进入文庙经过戟门时,必须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并将兵器仪仗陈列于戟门的两侧间里。然后,再整装弹尘,必恭必敬地去朝拜孔圣人。
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这座建筑因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而得名。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九脊六兽,绿色琉璃瓦覆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建于高1.7米的月台上,十分壮观。
孔子
颜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