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一波牛市真的来了吗?

(2014-06-11 16:39:24)
标签:

股票

财经

  【消息面】
    中国人民银行9日决定,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9日晚,也就是在央行定向降准之后,证监会官方微博称,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沪深交易所各5家。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说明书。
    央行证监会同时出台重磅消息,一个定行降准,一个IPO重启。一个是定向小利好,一个是A股特色大利空。利好在前,利空在后,这两对搞在一起如果是在国外,相信一定觉得出大事了,不然不会这么奇葩的推出一个利好加利空的组合拳。但在A股却没有给人这样的感觉,甚至是给所有人都带来一种很自然,甚至是必然的感觉。而这种必然都同一个方向救市,不过救的是圈钱市,而不是股市。救的是上市公司对钱的饥渴,救的是流氓企业的贪婪。
    其它的政策消息我们不说,光从这两个政策的推出时间点让,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已经明白。定向降准是有种被逼迫的感觉,为什么不全部降准?而是定向降准?因为市场现在不平衡,所以只能选择比较落后的行业进行扶持和刺激。所以就急忙招8省长入京。而证监会呢,在其后重启IPO。这个问题相信央行也是知道的,只是一个组合拳。央行以定向降准为名,给一点利好支持下证监会。而证监会也只能,也只敢有点利好之下重启IPO。还是在不断的给市场吹风说是小量重启IPO的情况下推出的。可以看得出来,此时的证监会有多心虚。做事都不敢自已承担,甚至都承担不起来了。这样的A股何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伟大?可这种伟大的气魄却建立在万千股民,小散户的身上。这样的心虚救市、治市如何让股民有信心?在一个没有信心的市场又如何能带来希望?又何谈健康?
    要想市场硬就得自己硬,经得起市场和投资者的考验,能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而当下影响A股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股票得不到体现,而这些就是投机机会过大、过重所造成 。打击和消除投机文化才能让市场更健康。严格控制高送转、重组等等投机问题,严法打击内募交易参考者。建立多层次的市场建立合理的市场成长体系。而这些可以像香港市场学习,香港很多特色的市场政策虽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却非常合适中国的市场文化,可以说是最了解也最完美能结合国情而成立的资本市场,有合适中国国情的市场成长体系。而A股缺少的就是符合国情的市场成长生态体系,如果市场成长生态体系不完备,那么再大的市场一样被蛀垮。
    对于后市,在利好利空同时推出,这种心虚的心态治市下,市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表现的。顶多就是一个多消息兑现后的小反弹,而后又会被那IPO不断出现的新股一点一点的把股指打掉。所以投资者对以上政策的推出应该保持理性。没有决定性大改革,市场是很难有大的反转行情出现的。这是必然,也是A股市场的自然规律。

【盘面解析】
    周二大盘还是有看点,而且是近一个半月以来最有看点的一次,突破季线收盘,成交量有所放大,四根K线组合也有点意思。但是周三的大盘还是没能弄出点名堂来。
    周三首先就要补量。目前这样的量能水平是不会有故事的。其次,还需要有热点,现在主板是没有热点的,近期的热点还在于创业板为代表的个股。周二是普涨带动大盘的上涨,普涨是不可持继的,因此,要想有戏就必须有量有热点,有领头羊的带动,否则很容易走回头路。
    周二有看点的个股主要集中在软件板块中,先期充当领头羊的几只个股,我觉得处在诱多冲高的位置上,不太敢寄予厚望,那么低位后启动的品种如果领头羊回落,它们会独立特行地上攻吗?我觉得也够呛。所以,如果寄希望于软件的连续攻击恐怕也不太现实。那么,现在就急需切换出新的热点来。主板现在的热点很模糊,没有哪个板块异军突起的,如果后期仍是这样,那就没有理由过于乐观。
    后期首先是看有没有强有力的热点领涨板块出现,其次观察量能是否有明确的放大特征。如果这些都没有得到有力的正面回应,那么,就无法对这个位置的突破性质作过于正面的期待。
    落实到交易的层面,冲高还是先走人再说,如果大盘走稳了,走好了,什么时候都能杀进去,根本不存在踏空一说。因为良性的上涨是有层次推进的,你预先埋伏进去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大盘走好之后,一路瞄着的都是当日的强股,而提前进场你根本就无法预知这种强的先后顺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丛林法则也是市场法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