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录:为什么中美公募基金战胜指数如此不同?2017年1月10日星期二。

(2017-01-10 21:41: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沪深300-贵州茅台-张裕A

记录:为什么中美公募基金战胜指数如此不同?2017年1月10日星期二。

倘若以后视镜观察:2005年至今(2016年年中),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累计收益为155.90%、221.81%和523.74%;对应年化收益率是8.72%、10.95%和17.68%。以代表中小市值的中证500指数绝对秒杀大盘蓝筹指数,那么投资者是否应该采取“沪深300+中证500”的组合来代表中国证券市场?笔者没搞明白。

【平均来讲,超过90%以上的公募基金无论在过去任何时间(1年-10年)都无法战胜市场。】上图显示的是美国公募基金经理(截止2016年6月)在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和十年中无法战胜市场的数量比例。平均来讲,超过90%以上的公募基金无论在过去任何时间(1年-10年)都无法战胜市场。这个结论不光限于像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样的大型股票(large cap)。在中型股票和小型股票中,基金经理一样无法战胜市场。

image

【2005年11月到2016年4月:沪深300指数的回报刚刚超过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的一半多点。】收益率最高的是华夏收入,这次不是为了说它,略过;中间红线收益率是所有在2005年11月前成立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曲线,最下面的是沪深300指数。所有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约492%,沪深300指数回报约273%,沪深300指数的回报刚刚超过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的一半多点。

image

【为什么2005年至2016年,中证500指数收益沪深300/上证50指数?倘若以,一半沪深300一半中证500,估计顶多50%基金可以跑赢。】 中证500指数在过去十年是高回报的指数,如果你有先知,在2005年11月买入中证500指数,到今天你能获得的回报是735%,秒杀股票类、混合类基金过去十年的平均收益492出来说,过去十年我满仓中证500,沪深300完全没有。 一个正常的指数投资者,可能是过去十年投资了一半沪深300一半中证500,那这个投资者到今天的回报是:(288%+735%)/2=511%,而主动基金的平均回报是492%;二者差不多。

2010年至今(2016/3/31),329只主动管理型基金(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平衡混合)中310只(94.22%)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但仅有153(46.50%)只跑赢中证500指数;2006年至今,65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62(95.38%)只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但仅有16(24.62%)只跑赢中证500指数。

2005年至今(2016年年中),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累计收益为155.90%、221.81%和523.74%;对应年化收益率是8.72%、10.95%和17.68%

【可能的原因】 1)用沪深300指数业绩去对比机构业绩,肯定是失真的。由于机构投资者占比小,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在中小板进出。所以分析机构业绩,确实要综合沪深300和中证5002)按照美国市场40年的统计,没有哪只指数收益率会在各阶段都领先的。往往是10年中小板,10年大盘蓝筹。然后从长期看,各种风格的指数收益率是趋于一致的,也就是归于西格尔常数。

【全市场股票10年5倍】而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目前两市总计近3000只A股的走势,可选用这两家公司发布的全市场指数 $z中证全指(SH000985)$ $国证A指(SZ399317)$ 以及 万得全A。长期来看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基本等同于指数涨幅。

image

【2008年起主动投资已经开始显现颓势,跑输市场。】2016年,被动投资的规模占据了股票市场接近40%的比例,比2005年的两倍还要多。从过去十年的主动和被动型基金资产流向来看,2008年起主动投资已经开始显现颓势。2006-2015这十年间,中等水平的股票投资经理平均每年跑输指数1.21%回看数据,一年(2015,-2.92%)、三年(2013-2015,-2.78%)以及五年(2011-2015,-2.9%)均跑输指数。

image

【事实情况是,尽管一些基金一直被评为高星级产品,它们的业绩却一直惨淡】 为了了解情况,我统计了一下某个时段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在后来三年中间的表现。注意上面的数字,当你回看所有美国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时,它们都呈现出了很差的可持续性。让我们再回到数据,下面这张表,是晨星统计的每年收益率排名首位的基金在其后两年的业绩表现。

【我为什么要做主动投资?一种有信仰支配的行为:因为我从中收获了太多喜悦!】所以,我为什么要做主动投资?首先,我很幸运地拿着自己的钱来做投资,作为自己的客户,我很了解自己。和一位管着别人钱的投资经理相比,这是我最大的优势。第二,我常把投资描述成一种有信仰支配的行为,相信自己有能力给公司估值,也相信股价最终会回归内在价值,尽管总是被市场打脸。我也不会傻等着自己所做的努力,以及价值回归的力量会给自己带来回报。 事实上,我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这辈子做投资可能面临的最终结果:当我回头去看自己过往所做的主动投资时,发现完全可以通过被动的投资实现同样甚至更高的回报。即纵如此,我也不会认为自己所做的证券分析和标的选择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从中收获了太多喜悦。

*** 以下转载 ***

https://xueqiu.com/3926587841/79794727

@伍治坚 :市场很容易战胜么?

上个月我回国参加了一个投资峰会。席间遇到不少投资者朋友进行了很多相关的讨论。其中有一位投资者对我说,你老是说市场难以战胜。但是我觉得这个市场上还是有不少傻瓜和“韭菜”的,我们只要做的比这些笨蛋更好,不就可以战胜市场了么?

战胜市场有这么容易么?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上图显示的是美国公募基金经理(截止2016年6月)在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和十年中无法战胜市场的数量比例。平均来讲,超过90%以上的公募基金无论在过去任何时间(1年-10年)都无法战胜市场。这个结论不光限于像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样的大型股票(large cap)。在中型股票和小型股票中,基金经理一样无法战胜市场。

image

要知道,基金经理的职业就是挑选股票或者其他投资产品。如果连职业级别的基金经理都无法战胜市场,那些普通散户投资者会有机会么?

那些年入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基金经理,每当他们业绩不佳时,总是会搬出一大堆理由和借口来做出“解释”。比如在2015年,被基金经理们用的比较多的理由有这么几个:

1)股票回报之间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增加了,因此挑股票变得更难了。

这个借口经常被股票型基金经理使用,其逻辑是:我的工作是从一堆烂股票中挑出好股票。但是如果股票间的相关系数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好股票和烂股票一起同升同跌。在这种情况下,纵使我挑出了好股票,也很难战胜市场(因为烂股票的价格升降会和好股票十分接近)。

image

问题在于,这样的说法毫无事实根据。上图显示的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股票间的相关系数指数(Correlation Index)。该指数数值越高,说明股票间的相关性越强。我们可以看到,从2014年年底,到2016年年底,在这过去两年间股票间的相关性在逐渐降低,而不是升高。可见所谓的“相关系数升高”导致基金经理业绩不佳的说法纯粹是空穴来风,根本经不起证据主义的推敲。

2)标准普尔500指数不是一个公平的比较基准。

这是另一个被很多基金经理使用的借口。目前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是一个行业内的标杆,被很多大型机构和银行作为衡量基金经理专业能力的基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标准普尔500指数并不是一个完全基于规则的纯市值加权指数。

很多人以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成分股票就是美国市值最大的500家公司。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误解。

事实上,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成分股组成,基于一套比较复杂的指数编排规则(该规则可以从标准普尔道琼斯公司官方网站上下载)。500支成分股票的增加和剔除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市值,流动性,公司总部,公司盈利情况等等。在这些规则之上,标准普尔500指数包括的股票成员,最后需要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拍板决定。而这个委员会有时候的决定完全基于人为的主观判断。

举个例子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的时候,有另外一家大公司也在破产的边缘苟延残喘,那就是美国国际集团(AIG)。但是后来美国政府宣布出手救助国际集团,并且在国会中紧急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购买并持有了国际集团大约90%的股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编排规则规定,其中每一支股票都需要有至少50%的股份在市场上流动。美国政府出手救助国际集团,导致该公司在市场上流动的股份只剩下10%,根据规则应该被剔除出标准普尔500指数。

当时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委员会做出人为判断,认为如果在那个时候将AIG剔除出指数的话会导致更大的市场动荡,因此决定不顾这个规则要求将国际集团继续保留在指数内。几年后,美国政府将国际集团的股份卖回给公司,这样公司的流通股再次回升到50%以上,又符合了指数标准。但是在这几年内,国际集团一直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员,并没有被剔除出指数。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标准普尔500指数也是一个主动型选股基金。该基金的经理就是决定哪些公司有资格被编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委员会。因此那些无法战胜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金经理,往往用这个理由来证明自己输的不是市场,而是委员会里的几个“神人”。

问题在于,这样的借口也很难经得起“证据主义”的检验。

image

图比较的是从1957-2016年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和CRSP指数的历史年回报。CRSP指数由芝加哥的CRSP数据库编排,完全基于市值等量化指标,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指数在过去60年的历史回报几乎一模一样,都在每年10%左右。也就是说,有没有委员会的干预,几乎没啥差别。

事实上根据美国教授西格尔(Siegel and Schwartz, 2004)的研究显示,标准普尔500指数委员会的设立完全就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委员会成员做出的人为决定对于指数回报没有任何价值贡献,只有拖累。

image

西格尔教授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了从1957年到2003年(46年)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历史回报。他发现如果没有委员会那些人为的干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为每年11.30%-11.40%左右(取决于指数如何编排)。而增加了人为干预的指数回报,则仅为每年10.85%。也就是说,标准普尔500指数委员会的设立,反而降低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真是白白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这一研究结果,恰恰进一步证明了市场的有效性,以及想要战胜市场有多么困难。标准普尔公司选入其指数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公司能够找到的最德高望重和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即使是这些专家,也被证明无法进一步提高一个单纯的市值加权指数的投资回报。对于那些向投资者夸下海口承诺自己可以轻松战胜市场的主动型基金经理来说,这应该是一记最响亮的“证据主义式”耳光了吧。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伍治坚新书《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终于上架啦。在京东,淘宝或者当当搜索书名,都可以购买到该书。或者也可以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69820.html

数据来源:

https://us.spindices.com/documents/spiva/spiva-us-mid-year-2016.pdf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5-06-15/morgan-stanley-it-s-tough-to-beat-the-s-p-500-and-this-is-why

http://us.spindices.com/indices/equity/sp-500

https://www.indexologyblog.com/2014/08/07/inside-the-sp-500-an-active-committee/

Jeremy J. Siegel and Jeremy D. Schwartz,The Long-term Returns on the Original S&P 500 Firms, (2004)

记录:中证500指数10年5倍,2016年4月22日星期五。

对笔者而言,近10年沪深300指数年化10.95%投资收益,考虑股息红利与基金管理成本,概约10年2.88倍,已足够令人满意。又,何必胆战心惊的博取中证500的17.68%年化收益呐。

一半沪深300一半中证500,投资者买下的是全部市场。

【大致的情况】

2005年至今,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累计收益为155.90%、221.81%和523.74%;对应年化收益率是8.72%、10.95%和17.68%

所有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约492%,沪深300指数回报约273%沪深300指数的回报刚刚超过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的一半多点。过去十年沪深300指数完败于主动管理型股票类、混合类基金的平均水平。

中证500指数在过去十年是高回报的指数,如果你有先知,2005年11月买入中证500指数,到今天你能获得的回报是735%秒杀股票类、混合类基金过去十年的平均收益492%。

一个正常的指数投资者,可能是过去十年投资了一半沪深300一半中证500,那这个投资者到今天的回报是:(288%+735%)/2=511%而主动基金的平均回报是492%;二者差不多。

按照美国市场40年的统计,没有哪只指数收益率会在各阶段都领先的。往往是10年中小板,10年大盘蓝筹。然后从长期看,各种风格的指数收益率是趋于一致的,也就是归于西格尔常数。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vZetSAYAyccRzHe062nr0w28ctbH1rD-oHeWu1KiZI3ZR30goy2JTefJqy8_OKsHYK1ZyOl-18hWduWpg5tZK

其样本空间内股票是扣除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即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然后将剩余股票按照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排名在前500名的股票作为中证500指数样本股。中证500指数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内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https://xueqiu.com/1392782404/67347297

@大只若鱼

来自雪球发布于04-12 22:08

【指数和主动这对冤家】

1、在某权威基金网站上,截了一张图,展示了从2005年11月到2016年4约12号,约10年半时间某只基金的收益率:
收益率最高的是华夏收入,这次不是为了说它,略过;

image
中间红线收益率是所有在2005年11月前成立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曲线,最下面的是沪深300指数。
所有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约492%,沪深300指数回报约273%沪深300指数的回报刚刚超过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的一半多点。
当然了,指数有分红回落嘛,所以这样对比不公平。于是我又找到一张图,是成立13年的博时沪深300指数基金,请看下图:

image
下面两根重叠的是博时沪深300被动型指数基金和沪深300指数,哥俩倒是如影随形,回报一本一样,因为指数基金也有许多费用,分红抵消分红后,从2005-11月到现在博时沪深300指数基金回报率288%
,还是超过指数的。
上面的红色线是各类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值。
上面的图显示,过去十年沪深300指数完败于主动管理型股票类、混合类基金的平均水平。我只说事实,不要找我辩论,也不要和我说巴菲特。
继续看,下面这张图是过去十年中证500的前复权走势,这是包含了分红的,含分红的指数肯定是会胜过指数基金的。
中证500指数在过去十年是高回报的指数,如果你有先知,2005年11月买入中证500指数,到今天你能获得的回报是735%,秒杀股票类、混合类基金过去十年的平均收益492%这次指数完胜主动基金的平均水平。
不过,现在如果我问你,往后10年哪个指数回报最高,恐怕不容易回答。
正如,投资于主动基金的人不能拿华夏收入来压指数基金一样,投资指数的人也不能现在跳出来说,过去十年我满仓中证500,沪深300完全没有。
一个正常的指数投资者,可能是过去十年投资了一半沪深300一半中证500,那这个投资者到今天的回报是:(288%+735%)/2=511%,而主动基金的平均回报是492%;二者差不多。
从上面粗略的数据看,撇开个人因素,投资于指数基金大致等于投资于主动基金的平均水平。所以在你决定选择指数还是主动前,可以评估一下自身状况,你的基金投资水平能否胜过平均。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
@今日话题

已有3人赞助了这篇帖子3雪球币:

@东边的小石头:其实没啥好争的,主动基金即使跑赢了中证500,能跑赢创业板指数?跑赢创业板指数的,能跑赢创业板b?能跑赢创业板b的,能跑赢‘’牛初创业板b,熊市创业板a‘’的?

其实不是创业板牛逼,是小票牛逼,创业板因为有不少中票在里面了,将来估计跑不过‘’中证1000‘’。大A股,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落灰灰

@大洋一生:1.在美国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90%以上,因此机构就是市场,机构就是指数。买指数相当于买机构平均业绩,省去了选择机构以及主动投资的成本。中国不一样,中国市场80%是散户,因此散户就是市场,散户就是指数。在中国买主动基金,相当于付费给专业的机构去和散户博弈。

2. 用沪深300指数业绩去对比机构业绩,肯定是失真的。由于机构投资者占比小,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在中小板进出。所以分析机构业绩,确实要综合沪深300和中证500将两者综合考虑,中国机构投资者的业绩总体估计也和散户差不多。所以选择主动基金,一定要花功夫去精选。但个人觉得这个功夫花的不是很值当,因为中国基金经理更迭十分的频繁,你可能刚选好一位基金经理,没俩月他就离职了。

3.说到“精选指数”,个人觉得没那么复杂。按照美国市场40年的统计,没有哪只指数收益率会在各阶段都领先的。往往是10年中小板,10年大盘蓝筹。然后从长期看,各种风格的指数收益率是趋于一致的,也就是归于西格尔常数。这就是所谓均值回归。所以选择指数,只需要在行业分散的前提下选择估值最低的即可。

@tinysnowpig:~自己的统计

中国市场,

2010年至今(2016/3/31),329只主动管理型基金(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平衡混合)中310(94.22%)只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但仅有153(46.50%)只跑赢中证500指数;

2006年至今,65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62(95.38%)只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但仅有16(24.62%)只跑赢中证500指数。

2005年至今,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累计收益为155.90%、221.81%和523.74%;对应年化收益率是8.72%、10.95%和17.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