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股六年记

(2014-02-11 15:56:30)
分类: 投资理念

 

2007年进入股市,06年和07年是疯牛时节。那个时候还在读硕士,宿舍四人,在A君的带动下,先后进入股市。那个时候,A君有朋友在证券公司,买了佛塑科技,似乎从2块多一直涨到4块多,天天晚上打开电脑就开怀大笑。在强烈的赚钱效应下,BC君先后加入了股市。好一段时间内,三人经常在宿舍讨论股市,隔壁宿舍也有人在炒股。股票成了逐渐走入了我的生命中。我一向对新事物反应迟钝,再加上那个时候一心在准备考博的事情,虽然在外面兼职上课赚了些钱,大概约2万多,一个穷学生的全部家当,所以对他们的讨论也没有怎么在意。同学之间感情就是深厚,大家都赚钱,看着我这个穷兄弟还在喝西北风,当然于心不忍。于是,A君极力发动我加入股市,(这不是犯忌了么?呵呵)最后,我把持不住,投了7500块钱进入股市。当时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几手佛塑科技,几天后就迎来了一个涨停,一天就是500多啊,呵呵,比我上课强多了。不久就遇上了著名的5.30大跌,与有些股票连续四五个跌停比较,佛塑科技似乎是两个跌停。因为对股票什么都不懂,所以也没什么感觉。无知者无畏啊,后来还迎着跌停买武钢呢,看看,典型的逆向投资者不是?

后来,股市慢慢就不行了,我在那段疯牛时间似乎赚了3000多。A君的消息慢慢也不灵光了,我们的集体行动也逐渐失去了纲领。A君赚了好几万,开始投入的是3万左右(我估计),后来他发动了家人都投入到股市,我估计投入的应该有几十万吧,再后来结果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记得2011年,他还打电话问我,说他想买一个技术神仙的软件,说那个软件很好,据说价格是3万左右。我当时是反对他买那个软件,为什么呢?常识所致,因为,假设一个软件就能保你赚钱,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有很多富有的傻瓜,这是不可能的。在0708年时间内,我渐渐知道了什么叫K线,均线,KDJ,看了一两本书,但是对股票为什么会涨跌?股票的实质是什么?这是看了《证券投资学》之后再慢慢明白的。

时间走到了08年,我在积极准备考博,但业余时间偶尔也会看看股票,也会上上网看看博客。总的来说还是个技术客,懂得了量价关系,艾略特波浪理论等等,甚至还会设计一些技术指标的简单参数等等。但总的来说,没什么进步。记得中国石油一直在跌,最高48元左右跌倒了20左右,我心里想想,这应该比较便宜了吧,抄了一下底,可是阴跌不断,一直跌倒11块多,斩仓,亏损2000左右。期间还进行了一些其他的操作,具体已经记不清楚了。反正是陆陆续续把赚的3000左右都还了,而且还亏损了约2000多。中石油这段操作十分无厘头,没理由的买入,没理由的卖出。好在仓位不重,否则更惨。之所以没有严重的亏损,在于我天生胆小,比较谨慎,不敢下重注。

09年空仓,专心学业,没有关注股市,呵呵,错过了一波大的反弹。

10年十月左右,学业已到尾声。规划了人生之后,感觉以后职业生涯虽然可保温饱,但还达不到大富大贵。鉴于家底薄,负担重,得想想其它途径创收。仔细分析了自身优缺点,从政?似乎不甚性格不太符合。经商?没有太多时间。好了,只有投资证券这一条了。投资证券的好处:一、时间自由,我工作有比较自由的时间;二、知识优势,本身学习能力似乎不错;三、个性优势,都说耐心、自律、赌性不重的人适合炒股。我赌性显然是不重的,从以往打牌的经历可知;自我控制能力也不错,从个人职业发展可知。所以从这几点,我认定了把证券投资当成自己的第二职业。

10年开始,我设定了一个长远目标,初始资金3万,每年投入6000左右,用来保障退休有两份收入。在我的亲人里,多数退休之后是没有保障的,估计到老了我也不会太富有,不会有太大能力帮他们。于是,设定了这个目标。我初步设想,等我有稳定的交易系统后,再替亲友搭理空闲资金。这个目标是在对比商业保险之后作出的决定。我仔细研究了一个朋友的商业保险合同,按照商业保险的条款,我觉得自己能够做得比商业保险更好,因为我自信我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既然有了决心,就开始行动。

我的行动是首先轻仓买入,大量时间读书。读了不下于20本国内外的技术分析,秘籍之类的书。期间比较关注新浪博客“ 陶博士”的文章,里面列了很多投资书籍,顺着他的引导看了一些其它方面的书籍。技术分析书籍畅销的原因何在?在于人们的一个惰性,那就是人们不愿意思考,不愿意付出劳动。多容易啊,看看K线图,既不要动脑也不要费力,就能练就“炒股神功”,轻而易举得到大笔想象中的财富。我最在意的是均线理论,包括量价关系。我现在还十分认可量价关系的合理性。放量代表分歧扩大,缩量代表分歧缩小。价升量升,代表买方占上风。价跌量升,代表买方占上风。上升途中缩量上涨,代表大家一致看好,下跌途中缩量,代表大家一致看跌。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即便我们看准了又怎么样?一个时段的价量关系,对股票价格的决定,是事后的果,价量关系更侧重的是果,而非因。问题是大家为何看涨,为何看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都认可价量关系是短期判断标准,可是短期价格走向,对于非内部人士来说随机的。所以,即使是正确的判断价量关系,其结果并不一定增大你炒股的胜率,因为,看均线和量价关系炒股的人多是短线投资者。

均线理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套理论不能解决我的仓位控制问题。每次参与交易是全仓?半仓?还是十分之一仓?若是全仓?一次亏1%100次左右的交易,足以使账户爆仓。而一年内做100次交易是很容易的,看看有些散户,一天就做很多次交易,如果算上手续费,印花税,账户会死得更难看。若是十分之一仓?怎么加仓,仓位太少容易错过大行情,是上涨途中加仓还是减仓,怎么止盈?怎么止损,都是我未能解决的问题。均线理论,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短线交易,天天要看盘,而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均线理论的短线交易逻辑基础在于追涨杀跌,而这是与我的个性很不一致的。我骨子里有点反叛的个性,不喜欢赶时髦,也不喜欢人云亦云。平时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扎。显然追涨杀跌,炒热门龙头是不符合我的个性的。可能均线理论是一门屠龙绝技,可惜不适合我。以我狭小的认知范围,我没见过短线高手,所以我既不轻易相信短线高手存在,但也不否认短线高手存在。

基于上述原因后,我于2011年后,开始尝试做价值投资,期间我接触了格雷厄姆,聂夫,多西,巴菲特等人的著作。看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透过字里行间,我由衷的感觉的作者的客观、冷静和睿智。于是确立了价值投资作为我投资逻辑的主线,以聂夫的低市盈率方法作为我的主要方法。《聪明的投资者》读了好几遍,开始以13.45元买入招商银行,作为长线投资的第一个目标。当时淘股吧“匪仔”挺看重招商银行。我也觉得比较便宜,主要是市盈率10倍左右,peg小于1,利润增长也不错。这个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现在看来,买入价相对有点高,但还不是太离谱。我一直很有信心,因为招商银行基本面并没有变坏,随着盈利增长,招商银行的价值越来越高,股价虽然没有变,但其安全边际越来越大。2011年总体账户微亏大约5%左右。

紧接着我6.4元左右,买入了宝钢,当时估计宝钢价值大约9元,这个估值有点过高,具体估值标准见博客2012年版“我的投资框架体系”。我现在最多估计7元,见博客2013年版“我的投资框架体系修改版”。按照强周期行业标准,至少要在7元的估值基础上打6折,也就是4.2元以下买入是比较合理的。因而这笔买卖到现在为止浮亏50%左右,这算一个比较深刻的教训。估值标准不严格,导致买入价过高。当时为什么这样?主要是其它股票比较贵,宝钢股份相对比较便宜,二是明星经理王亚伟重仓宝钢股份。基于怕踏空的原理,所以匆匆买入。(现在想想,怕踏空是一种贪婪的表现)要是按我现在标准,以4元左右的价格买入宝钢股份,这也不算一笔好的买卖,为何?一则是有更便宜的股票,比如银行。二则是宝钢股份分红率达不到5%的标准。三则是宝钢是强周期行业,盈利不稳定,成长性欠佳,第三个标准我虽然不是很看重,但是却是价值圈内的人的共识,尽管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第二笔投资是广州友谊,这更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我买入价是20块左右,即使按照2011年低市盈率标准,买入时候的市盈率也是20倍左右。这个股票到目前为止价格9元左右,已经是腰斩了。因为人在广州,觉得广州友谊是个还不错的公司,定位于高档服装和其它一些高档消费品。其次是公司高管21元左右增持,2012年高管又增持一次,第二次增持的成本价14元左右。这是促使我买入股票的最大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广州友谊最高价为33左右,当时觉得已经跌得比较多了。实际上,股价跌的幅度会超乎你的估计,当然,涨起来的时候也会超出你的想象。可见,不严格遵守标准,怕踏空,匆忙买入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总的说来,广州友谊给我的教训是,首先,不要怕踏空,踏空至少不亏钱;其次,不要降低买入标准,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再次,没有预见到行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百货行业最大的冲击是来自电商的挑战,以及香港的地区挑战。最后,股价跌起来会很凶很凶,即使是公司高管也不能预见股价跌得深度和幅度。

第三笔投资是九阳股份,约在2012年,那个时候家电板块,市场不是怎么看好,市盈率10以下,我以价格7.5左右买入。考虑到九阳股份是豆浆机的龙头,并且是小公司,分红也不错。到现在看来,这笔投资算是比较成功的,目前价15元左右,已经在11.5元左右卖出一部分仓位,锁定利润。余下的等其高估的时候再卖出。这笔投资有点运气成分,算我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资,应该算个里程碑式的投资。

2012年股票基本上没有怎么动,2011-2012年间陆续建仓鲁泰,皖通高速,大秦铁路。2013年建仓浙江医药和中国神华,从目前来看,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成败目前还不能下定论。这两年是净买入,没有卖出。这两年的账户还是微亏,到目前为止,账户总的亏损约10%,以五年算,每年亏2%。我不觉得这是失败,就当是学徒钱吧。

2013年后半年,我偶然间看了佐罗君的投资博客,感觉其投资理念与我的体系非常符合,其深度价值投资理念把我想表达而未能表达的东西都说出来了,特别是是仓位控制和卖出策略对我的启示很大,从佐罗君的博客中,我修改了选股标准,那就是分红率是第一位的标准。不再害怕踏空,确立股票和现金对半分的基本配置。卖出依据足利卖,高估卖,基本面彻底坏清仓三部曲,这三个启示加深了我对自己交易系统的信心,修补了我的交易系统的漏洞。

历经六年的投资经历,除去2009年不算,我的投资应该可以算五年了。以2011年为界,前三年基本上是懵懂阶段,连股票涨跌的原因都不怎么懂,竟敢拿钱去试验,这纯粹是赌博,幸好,谨小慎微的我下的赌注不大,这叫做小心驶得万年船。投资领域,哪怕你成功99次,只要一次大亏,足以让你一文不名。俗语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我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包含心理、纪律和技术几个层面。一、心理的东西,(1)就是抱残守缺,接受一个交易系统的缺点,不要经常换交易理念,(2)不要过分高估自己投资能力,定下过高的盈利目标,克制贪欲。二、纪律方面的东西就是持之以恒,按交易系统行事,这样可以克制人性方面的很多缺陷,比如追涨杀跌。三、技术方面的东西,我感觉是最容易的,有很多现成的好系统,关键是心理认可它,并明白其中的道理,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的体系简要的说就是:(1)资金配置,股票和现金(债券和货币基金)5:5配置,分散持股,保持5-8个股票,这个非常重要,并有统计规律证明。(2)选股:包括分红率,市盈率,市净率和资产负债比。(3)买卖,分批卖出和分批卖出,留足安全边际。

最后说说我最喜欢的投资书籍,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如果只说三本,那就是应该是《聪明的投资者》,《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第一本引导我确立价值投资理念,第二本引导我确立具体选股方法,第三本引导我确立一个正确的投资模式。对我影响最大的博客分别是陶博士和佐罗投资札记这两个博客,前一个博客引导我读了一些经典投资书籍,后一个博客解决我的交易系统的几个困惑。最大的投资体会是,修心,自律,再投资。谨慎再谨慎,牢记安全第一,盈利第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