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踏空?也就是股票没有达到自己的买入标准。结果股票大幅上涨,绝尘而去,似乎是到手的鸭子给飞了。这只鸭子真的是属于我们么?由此捶胸顿足,后悔不迭?没有必要。讲两个小故事,从网上看到,已经记不清出自哪里了,抱歉。
一是豹子追小羊的故事。豹子一般都会选择羊群中一只相对弱小的羊作为猎杀目标。小羊被追的时候通常会在羊群里转,豹子身旁通常会掠过有许多比小羊看起来更肥、更可及的羊。豹子为什么不转换目标?因为豹子知道自己体力有限,追了小羊一段时间之后,小羊也体力有限,如果中途换新的目标,豹子体力跟不上新追的羊,只能空手而归。所以,不属于自己的赚钱机会,哪怕再显得触手可及,暴利再高,都不要去羡慕。
巴菲特不投资微软的故事。话说,巴菲特和盖茨是好朋友。按照常理,接触盖茨肯定可以获得很多微软公司的内幕消息,但是巴菲特从来没有投资微软公司?为什么?巴菲特不懂高科技,所以不赚这份能力圈之外的钱。巴菲特的克制和淡定,不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股神的优秀品质么?
踏空的后果?益处多余害处。
一、踏空,至少自己不会亏钱。
二、如果降低标准买了股票,上涨和下跌的机会各是50%,下跌了呢?显然会受到比较大的损失。
三、从复利计算角度讲,保持慢的增长和小的亏损的账户在长时期内会比大起大落的账户收益要高。
四、踏空最大的危害是错失一个大幅盈利的机会,可惜这个机会只是事后才知道的,可以说只是一种后知后觉,而非先知先觉。
五、踏空,错失一个机会,但可以等待另一个机会,一旦冒进,带来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后的弥补代价是比较高的,想想一个纯粹数学规律:损失50%需要100%的涨幅来弥补。
因而,两害相较取其轻,稳健性是第一位的。想通了上述几点,将继续保持苛刻的选股标准,做一只缓慢成长的乌龟,只抓一些极少的大概率的大机会,忽略小概率的小机会,哪怕踏空常常发生也罢。当踏空的时候,多想想豹子追羊和巴菲特不买微软的股市,心理即可平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