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旅游发展的前景探讨
(2010-06-13 20:42:05)
标签:
旅游资源旅游业滨海旅游大蚝刘冯钦州杂谈 |
分类: 论文 |
钦州市旅游发展的前景探讨
广西钦州
摘要
介绍了钦州的丰富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前景的各种优势,指出了目前钦州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钦州旅游的一些相应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钦州,旅游资源,现状,前景,建议
0前言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它不仅依靠产业自身的发展,还需要旅游业所依赖的旅游城市与旅游环境建设的密切协调发展。近年来,钦州市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不断的完善,接待游客数量大大提高,旅游地位逐渐上升。然而钦州的旅游优势和旅游资源特色并没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可见钦州旅游发展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钦州概况
1.1钦州地理环境
钦州地处我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北邻广西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全市人口约300万,总面积10716.47平方公里,是广西沿海金三角地带,依水临海,山川美丽,风光迷人,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
钦州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沿海多有泥滩和沙滩或泥沙滩,西部海岸多为海蚀海岸,岛屿,海岸陡峭。钦州属亚热带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特点,年日照时为18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1-23℃,绝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50天以上,年降水量为1600毫米,雨量充沛,极适合农作物生长。
1.2钦州历史沿革
钦州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汉、三国至晋,钦州属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钦州,后数度更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钦州先后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广东省合浦专区,湛江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
2钦州旅游发展的环境分析
“方略看钦州,先贤一梦求,经济大发展,文化待绸缪,举世多惊喜,海豚伴飞舟,七十二泾美,还须上轻舟”[1]的诗句体现了钦州良好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发展环境。
2.1旅游资源
钦州市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有三娘湾、八寨沟、五皇岭、大芦村、龙门群岛、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等景点,不仅有山有水,而且也有人文景观,且都具特色。钦州市历史文化沉积深厚,海洋和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2.2旅游发展的优势
2.2.1地缘优越,区位突出
钦州地理区位优良、交通运输便利,位于北部湾“金三角”(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顶角上,北邻首府南宁,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桂南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南北、钦防、钦北等高等级公路在此交汇,同时又是南钦、钦防、钦北、黎钦几条铁路交汇处,周边有南宁机场和北海机场,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具有沿海、沿江、临近越南、粤、港、澳、琼的特有优势。
2.2.2 资源相当丰富
2.2.2.1滨海风光资源如三娘湾、月亮湾、麻兰岛、龙门群岛这“两湾、两岛”等
钦州湾为弱谷型海湾,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迂回,长达520公里,风光旖旎。钦南区犀牛脚附近的三娘湾、大环半岛一带发育较好,沙质金黄、防风林带完好,且沙滩上的花岗岩经球状风化后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球状造型,这在全国的沙滩中较为奇特稀有。三娘湾景区中海水、沙滩、礁石、防护林、渔村、海豚等特色滨海旅游资源丰富。钦州湾有大小岛屿309个,岛上林木葱郁,满目青翠,岛屿之间形成了回环往复,曲折交错的水泾,是开发观光、宗教朝拜、海水沐浴、休闲度假、海洋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2.2.2.2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钦州市地域位于著名的湘桂地理走廊与广西最南部的大青山——十万大山——六万山——云开大山弧形山系的交汇区,[2]地质构造独特,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主要是以八寨沟、五皇岭为主为森林生态绿色旅游资源以及以灵山龙武鸣珂荔枝园,钦北金华果场、浦北香蕉园、滨海红树林为主的“绿色”旅游资源等。同时钦州还是有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
2.2.2.3 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钦州的文化遗存和古迹甚多,有刘永福、冯子材(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坭头陶(遗产、原产地保护)、大芦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楹联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人文底蕴深厚,开发价值和潜力很大。
2.2.2.4 喀斯特岩溶风光
灵山县的六峰山山峰挺拔,气势宏伟,岩洞众多,各有千秋,山中古建筑及摩崖石刻遍布,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2.2.2.5湖泊风光资源
主要是人工湖(水库),如全国最大的人工堤坝水库“灵东浴日”,已有51年历史的灵东水库和可观赏价值及科考价值优良“越州天湖”(樟家水库)。
2.2.2.5港口工业资源等其它旅游资源
钦州是一个新崛起的临海工业城市,其后发优势强劲。随着临海工业城市的建设,钦州港口日益繁荣,临海工业不断跨越,诸多著名企业纷纷落户钦州大型临海工业园区,这些都为日后发展钦州的工业旅游、商务旅游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另外,历史悠久的坭兴陶等旅游商品的盘活开发,也不失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2.2.2.6 诱人的美食特色
生猛海鲜中的四大名产、鲜美河鲜如官侗鱼和大闸蟹、独特山珍如红椎菌和甜笋、甜蜜水果如荔枝香蕉火龙果百香果。
2.2.3 自然环境优势
钦州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植被良好、空气清新、物价低廉、适宜人居,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四季均可旅游。
2.2.4 客源市场优势
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钦州具有广阔的海内外、区内外客源市场。
2.2.5 政策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成为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合作发展的先行和先导产业。2009年9月1日国家旅游局在南宁召开《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中期论证会,钦州三娘湾海洋生态旅游区成为《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中广西将建14个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3]为全面推进钦州市旅游业快速发展,钦州市政府结合钦州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了《钦州市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规定》。
3钦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钦州虽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并没有为钦州带来同等的旅游发展效益,与全区目前的总体水平相比,钦州旅游业现有的水平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区位和市场优势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与周边其它区域相比,目前,钦州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真正向经济产业型过渡与发展。
3.1 开发现状及其成绩
2004年接待游客165万人,收入是5.79亿,人均花费351元,[4]这可以说是一个起步水平,到200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4万人次,增长10%,旅游收入8.13亿元,增长22.5%,达到了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5]2007年翻了一翻,接待304万人,收入翻了一翻多,12.47亿,人均410元,人均涨了60元,可见发展过程良好。
目前,钦州已开发的有三娘湾、刘永福故居和冯子材故居、八寨沟等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六峰山、龙门群岛等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广西工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荔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
近年来,钦州围绕“把钦州建设成为北部湾旅游圈的新亮点,建成吸引力强的南中国滨海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具有岭南风格和东盟风情的宜商宜居宜游的滨海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通过资源的整合、品牌的打造、市场的开拓、宣传等等一系列举措,带动了旅游产业、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
3.2 困扰钦州旅游发展的问题
3.2.1 起步晚,基础差
钦州的旅游起步以2003年建设三娘湾为标志,实际上比全国晚了二十年,当然它不可能这么晚,早期搞的也有一些,但不成规模,不成气候,影响不大,所以起步晚。
3.2.2 经济基础较薄弱,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能力差
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从内容上讲,应该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住宿、餐饮供应、游览观光、娱乐活动、旅游购物六个方面,即旅游的六要素。[6]开发一个旅游产品,除了游览环节外,其他配套的服务实施也要完善。钦州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基础较薄弱,制约了旅游业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3.2.3受周边地区的旅游激烈挑战
3.2.4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钦州旅游处于发展初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游客的参与性不足的现象,在钦州主要的景点或多或少存在,如三娘湾景区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主,海洋文化、海豚文化开发不足。现在来看,钦州文化体现不突出,正处于转型期,虽然生气勃勃,但是缺乏稳定的核心价值观,缺乏文化的外在表现。城市街道现在也是如此。所以需要有相应的保护文化资源的机制,尤其保护相应的老宅老街这样的资源。
3.2.5旅游形象、知名度、生态环境等问题
钦州旅游整体形象不鲜明、知名度有待提高,旅游开发分散、规模小、品质不高、联系不紧,生态环境也相当脆弱。如三轮车乱七八糟,街道脏乱差,很难想像是做旅游城市的前提。
3.2.6 旅游发展资金相对匮乏,制约钦州旅游业的发展
3.2.7 客源市场分析
众所周知,目前钦州能拿得出手的旅游项目仅限于三娘湾、八寨沟而已,但此两者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从前期对旅游人群的调研反应出来情况是“没有去过的人想去,但去过的人不愿意再去”这样恶性口碑。
据了解,区内到钦州旅游的,以南宁、防城和钦州本地人为主,并且以自驾车的居多,因为开发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也欠缺。区外的以广东深圳为主,但人数极少,几乎都是冲着钦州的空气质量和原生态自然风光而去。可见,钦州旅游并没有打开区内外、海内外客源市场。
4钦州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钦州旅游正逢大好发展机遇,当今国际国内旅游高速发展,广西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西部大开发中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合作,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合作等等为钦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钦州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钦州正处在“经济、市场、旅游、文化” 四个大潮快速发展中,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5建议与意见
5.1 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合理搞好旅游规划
5.2 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旅游发展增加投入
钦州现在这一点体现的还不充分,因为还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所以港口建设起来、工业发展起来,财政收入就会多一些,要支持旅游也从容一点了,所以要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5.3 以旅游资源特色为根本,加强旅游景点的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以地方特色为根本,考虑用“特色”去创名牌,去吸引游客占领市场。逐步完善市区的特色景点建设,如完善刘冯故居的民族特色的参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林湖公园开发步伐,创建一批反映钦州特点公园观光亭、历史变迁的雕塑群或碑林等,在滨海景区增设观海台,开发海上观看日出日落等景点开发岛屿、建设民族风情区等,建设海上旅游景点如建设海滨浴场、开设海上垂钓娱乐区,组织游船开展海上观光和岛屿上的各种娱乐活动等。大力发展特色滨海饮食业,发展突出海洋文化的螺壳、贝壳珠类等加工精巧的工艺品,和根雕、编织、泥兴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产品旅游纪念商品,丰富滨海旅游项目。
5.4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旅游品牌
就整个北部湾而言,钦州的历史和文化比较古老的,具有传承。钦州旅游发展要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突出滨海风光、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工农业观光四大旅游特色,打造“海豚之乡”、“英雄故里”、“工业新城”、“千年陶都”等旅游品牌。[8]整合推出环北部湾滨海生态观光休闲游,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滨海生态精华游,山水观光民俗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大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刘冯故居、龙门群岛、火龙果基地、坭兴陶艺等一批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树立起“英雄故里、大蚝之乡、安州古陶”等品牌形象。
5.5完善旅游设施,强化旅游人才开发
钦州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融入到环北部湾旅游圈中,积极做好研究和对接工作。抓好各景区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提高景区承载能力和档次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旅游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着重加强钦州学院、钦州英华职业学院旅游人才的培育力度。着重抓好岗前、在岗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大做强钦州市旅游产业。
5.6加强宣传,提高钦州市的知名度
旅游要炒,不炒怎么能热。要加强对外宣传,使更多的游客知道钦州、了解钦州,进一步扩大旅游客源,尽快使钦州成为游客云集的旅游热点。
5.7政府引导,各部门协作,促进旅游发展
政府要主动协调各行各业,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拓大市场。要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各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都应充分行动起来,积极为旅游业发展作贡献。
5.8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旅游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使许多地方受利益的驱使,把旅游业发展简单看作数量型增长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出现旅游业过热发展的现象,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管理,对旅游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引起对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深思。[9]钦州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苏尉东.《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编制专家组建议:钦州应注重复合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西日报,2008,07
[2]胡绿俊,文 军. [J] .开发钦州市旅游业的探讨,2009-06-10
[3]广西将建14个休闲度假旅游区——描绘旅游发展蓝图[N].广西日报,2010-03-25.
[4]魏小安 .大潮激荡钦州湾——钦州旅游发展探讨[R] .钦州,2010-2-12
[5]胡绿俊,文 军. [J] .开发钦州市旅游业的探讨,2009-06-10
[6] 张士伦.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J] 消费导刊,2007,7
[7] 魏小安 .大潮激荡钦州湾——钦州旅游发展探讨[R] .钦州,2010-2-12
[8] 推动钦州旅游业新一轮发展[N] ..钦州日报,2008-4-11
[9] 张士伦.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J] 消费导刊,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