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早就说过: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由此可见,对于一件事情是好是歹的判断,除了要依其在大局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之外,未来的发展也是个重要条件。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翻阅黄光裕事件的资料看到,大多数人都在争论黄陈二者的底牌及筹码,我却看着看着,打算以小女子之心度一下大丈夫之腹。分析下此事件是不是和看过的那些阴谋论电视剧们一样,是一个新的商界无间道案例。(以下内容,大家看看就算了,表当真啊,拒绝跨省。)
话说,2006年的时候,国美与永乐合二为一,那时候的表面现象是:黄光裕身为国美控股者及实际管理者,永乐原持有者陈晓为管理者及小股东。但在2008年黄东窗事发之后,这种表面现象成为:黄光裕依旧是国美最大的个人股东,陈晓从小股东及管理者的身份变为实际管理者和小股东。特别是在09年国美由陈晓引入贝恩PIPE之后,黄光裕表面上,还是国美最大的股东,但是,如果机构用户们的股权加起来,是足以和他相抗衡的。而且,机构用户的不确定性更大,它们的特性决定了它们逐利的本能,而不是为某一个人服务。
事情由此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许多媒体的观点在争议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相处之道。甚至引章据典。那好,我也引一句以示跟风:《变动世界的经营者》中,德鲁克说,成长需要投资,而利润只是错觉。在我看来,国美发展的转折,就在于06年与永乐合并的快速成长,和09年PIPE后的投资。。
不少新闻说,黄光裕有可能会收回国美的商标权,呵呵,如果国美不能再被叫做国美,那会不会改成永乐呢?
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一切都改变了。
是国美收购了永乐,还是永乐蚕食了国美,列位自己想吧。
注:以上观点,纯属八卦,若有雷同,那是巧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