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崔涂
崔涂,牛卒年不详。字礼山,江南人。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及第。长期漂泊,游迹遍布巴蜀、湘鄂、秦陇等地,故“多离怨之作”,格调抑郁低沉,但意境颇为阔远。《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199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三巴地区的道路崎岖又遥远,真令人生厌。我只身羁旅在万里之外,内心十分焦烦。山脉起伏不断,显得零乱,又正是残雪的夜晚。一个人在小店中面对萤豆青灯,真是凄苦又可怜。因离亲人越来越远,觉得书僮和仆人亲近温暖。更难以忍受在漂泊的旅途中度过除夕之夜,明天早晨便是新的一年。
【注释】
[除夜]即除夕之夜。农历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古人对此节最重视,有守夜即通宵不眠的习惯。
【评析】
本诗抒写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悲愁。离家远行,一可悲也;行当穷乡僻壤,“乱山残雪”之处,二可悲也;适逢春节,孤独无亲,三可悲也。故全诗笼罩在悲苦的氛围里。
首联出句点明地点,对句交代人物。“迢递”含有道路崎岖不平和遥远两层含意,寓有诗人的厌倦之情,表现出奔波的劳苦。“羁危”形容当时处境的窘迫。诗人为谋生不得不四处奔波。“危”指何事未明,或许是夸张生活艰难之语。“万里身”抒写独自漂泊在外的忧伤,是全诗抒情之本。颔联写景,四川之地在春节前后残雪未尽,尤显清冷。“孤独”切除夕守夜之习俗,不可移易。“孤”字状尽他乡独坐守岁的寂寞、孤独、清冷的苦况,凄楚动人。颈联是客中之人普遍易生的感受,如话家常,读来亲切有味。虽然是化用王维诗句,但与自己诗境完全吻合,不露痕迹。尾联点出时间,扣紧题目,以情结篇,颇为感人。
据《唐才子传》卷九载:崔涂“穷年羁旅,壮岁上巴蜀,老大游陇山,家寄江南,每多离怨之作。”可知本诗为其壮年所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