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83

(2016-11-30 16:34:50)
标签:

杂谈

183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

闲着无事,想到南溪寻找常老道谈古论今。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竟能清晰地看出木屐的印痕。远远望去,道士的住处十分清幽,溪水环绕之处堆着朵朵白云。走到近前,才发现道士不在家里,只见芳革萋萋掩映着关闭的院门。偶然下起阵雨,我便仰观苍松的翠色,山回路转,我竞沿着溪流来到水的上源。溪水旁盛开着桃花,桃花的美丽芬芳中也充满着禅机妙趣,对着这种美景,我仿佛忘记了自我,更想不出形容这种妙悟的感受该用什么语言。

【注释】

[常道士]一作“常山道士”。    [莓苔]青苔。    [屐]木屐,古代一种木制登山鞋。    [禅意]佛教指清静凝定,万虑俱消的精神状态。    [忘言]陶锕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评析】

这是一首寻人不遇而别有深趣的诗。“寻”字为诗眼,是全诗的抒情线索。

首联写寻人路上,“莓苔见屐痕”可见人迹罕至。表现常道士很少与人来往,住处非常清静。颔联上句写路上远望之景。此处的“渚”字应当灵活理解,不必讲成“水中小洲”,而当是溪水环绕的意思。这样,“白云”、“水源”等词语均好诠释。“白云”本有悠闲意蕴,再“依静渚”,更增幽静之气氛。“芳草”与尾联的“溪花”相映成趣,暗示出这是花红草绿的春季。“闭闲门”写道士不在,暗转下半首。颈联转折,寻人不见,便观览周围景色,以景衬人。通过环境的描写便可了解常道士之为人,亦可折射出作者的精神境界,属于以宾衬主之法。松翠泉清象征着主人的冰清玉洁的品格。尾联则以观溪花自然开放表现自己对人生宇宙之至理——禅意的妙悟,一片化机。寻人不见是失,但却寻到了人生的真谛,这又是得,均从“寻”字而来,妙哉!

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趋,情由景生,妙合无垠,自然浑成,有陶诗之风。结构上也独具匠心,喻守真分析得很精到:“本诗题眼在一‘寻’字,全诗就得从寻字着想。首二句是一路寻来,三句是远望,四句是近看。是寻到了道士隐居之处,而道士不在,用‘闭门’来表示。五六句是道士既不遇,看松寻源,亦有别趣。……末句以见溪花之自放,而悟禅理之无穷,将寻不见的意义,尽情结出。”(《唐诗三百首详析》)

s:"core��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