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之23

(2016-11-22 19:17:55)
标签:

杂谈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进士(1030)进士,历仕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诗、词、文成就均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六一诗话》。

23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暮春时节,群芳摇落凋零,但西湖的景致依然美丽怡情。残花飘落,轻轻盈盈,柳絮飞舞,迷迷濛濛。垂下的嫩柳条轻拂湖边的栏干,尽日里都是温煦的春风。    笙箫歌声渐渐停止,游人尽皆散去,这才感到心中有些虚空。回到居室里,放下纱窗,里里外外一片寂静。屋檐下的那双燕子已经归来,细雨依旧,洋洋洒洒,淅淅沥沥朦朦胧胧。

【注释】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    [狼藉]杂乱。    [帘栊]带纱之窗。

【评析】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时作了一组《采桑子》词,本词是第四首。上片写游冶之感。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上片写暮春之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下片写“笙歌散尽游人去”,即是现实实景,也有很深的哲理。联想欧阳修一生在官场中沉浮,经历许多大是大非,有得意也有失意,到退休后,则一切都恍如梦境,对于人生也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在领悟人生中还有对于往日繁华的淡淡留恋。谭献说“‘笙歌散尽游人去’句,悟语是恋语”(谭评《词辨》),可谓一语中的。本句表现出环境之清幽,“始觉春空”,微传词人的惜春恋春之感。入室垂帘,双燕归来,表现游春之后的闲适自在。以濛濛细雨结局,暗应上片的“尽日风”。和风细雨,暗衬心情之平和怡然,景中见情。

��>b�,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