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160

(2016-09-06 16:19:26)
标签:

杂谈

160【中吕·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①

曾瑞

山如佛髻,人登鳌背②,穿云石磴盘松桧③。一关围④,万山齐⑤,龙蟠虎踞东南地⑥。岭头两分了银汉水⑦。高,天外倚;低,云涧底。       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山雨霁微⑨,草虫啾唧。身上淋漓,脚底沾泥。痛恨杀伤情鹧鸪啼。行不得⑩。

【注释】

        ①分水关: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分水关有二处。一在福建崇安县西北分水岭上,接江西铅山县界。为闽赣之襟要。一在在广东饶平县东南。此处当是前者。  ②鳌背:象鳌背一样的险峻的山岭。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  ③穿云石磴:仿佛穿上云霄的石阶。形容石阶路径陡峭险要,山势崇高。盘松桧:松树和桧树盘曲遒劲。  ④一关围:一个关口围绕在岭上。  ⑤万山齐:周围的万山都成了屏障。  ⑥龙蟠虎踞:形容地形险要。  ⑦银汉水:河流名,当是分水关上之河流,具体未详。 ⑨霁微:刚刚放晴。霁:雨雪初停而天气放晴。 ⑩行不得:鹧鸪鸟啼叫声很凄凉,据说其叫声如说:“行不得也,哥哥。”此处取分水关险要难行,故云“行不得”之义。

【译文】

    山形起伏不平如同和尚帽子一般,人仿佛在大鳌的背上登攀,穿过云层的石头磴左右生长的松树和桧树的枝干遒劲弯弯。在这里设置一个关口,周围的万山都成为屏障,在这岭南之地便形同虎踞龙盘。岭头上便是银汉水流向的分界线。高高的山峰简直插向天外,最低的山石,在最低处的山涧。  行路人通过这里真是太难了,再加上这种烦人的暮秋天气。迎面的秋风打透游子的布衣。一阵山雨过后天色初晴凄凄,路边的草虫声音啾啾唧唧,身上大汗淋漓,脚底下粘着黄泥。那该死的令人伤心的鹧鸪鸟还一个劲地啼,仿佛在反复叫“行不得!行不得”。

【简析】

       这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作者同题作品有两首,这是第一首。其二[山坡羊]支曲后半部分说:“过山围,渡山溪,扬鞭举棹非容易,区区只因名利逼。思,家万里;愁,何日归。”可知作者此行是为了宦游。这对于准确理解本曲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

“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三句写登山时的感受。人在山背上攀登,路边是盘曲的老树。这种情景很多人经历过,很生动形象。“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南地”写到达分水关时所见到的情景,表现其险要形势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岭头两分了银汉水”写山分割两地,又扣合“分水关”之名。这里的“银汉水”或为当地河流名,或许是夸张其是天上银河的分水岭。“高,天外倚;低,云涧底”两句再度描绘在关上上下观看的主体感受,渲染分水关的险要,并为后面的行路艰辛做好铺垫。“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两句转向写行路之艰辛,是总体感受。“拂面西风透客衣”写山上风大力度大,能够穿透行人的衣服。“山雨霁微,草虫啾唧”,山雨刚刚过去,草间的秋虫一阵阵唧唧复唧唧,声音极其令人烦躁。而这时,已经累得“身上淋漓,脚底沾泥”,身上是大汗淋漓,脚下又是粘糊糊的沾鞋的黄泥,每走一步都会气喘吁吁。这两句写很有真情实感,凡有此生活体验者马上就可想象到那种窘境。“痛恨杀伤情鹧鸪啼。行不得”,鹧鸪的啼叫之声以及“行不得”三字极大地丰富了本曲的思想意义,给人以神思悠远之感。此处的“行不得”,既有关上道路陡峭泥泞难行,此一行“行不得”之意,又有官场黑暗,宦途艰难,此一行当官也“行不得”之意。这并非是牵强附会,而是从作品中品味出来的。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的末尾两句说:“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解释说:“‘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可谓是深中肯綮之语。可知古代诗词曲作品中用到鹧鸪一语,尤其是与“行不得”有联系时,往往有深层的含义,须加仔细体会。本曲也是如此,虚实两层意义都有。以实带虚,以虚映实,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