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66

(2016-06-17 20:25:34)
标签:

杂谈

66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译文】

凄情满怀离开至亲至爱的朋友,小舟行驶在江面上飘然荡入弥漫的江雾。我这位乘舟归向洛阳的人,依稀能够听到扬州的钟声,看到扬州的树木。今天如此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遇?人生世事彷佛水上的船只,不是顺水就是逆流,何时才能停住?

【注释】

[初发]刚启程。    [扬子]即扬子津。在今江苏江都县南,为唐时长江南北交通要道重要渡口。    [元大]姓元,排行老大.生平不详。    [校书]校书郎省称.官名。掌管校勘书籍文字。    [棹]船桨,此代舟。    [广陵]扬州别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世事两句]意谓世事犹如波上行船,无论顺流而下,还是逆水而上,都不能停船。

【评析】

本诗是离开朋友归乡途中所写,属于离别作品,寓情于景,抒发了浓重的离情别绪和身世沉浮的感慨。

韦应物为什么要离开扬州,诗题中寄书的元大校书是什么人,校书是官职,掌管校勘书籍,订正错误的,但此人之名字生平都难以确考,但从诗的意境看,诗人和元大校书关系不错。因此在他刚刚离开扬州不远,便创作此诗了。船只行驶在江面上,雾气濛濛,依稀可以听到扬州寺庙里的钟声,依稀可以看到扬州城江边的树影,此为写实,可见扬州景象还在诗人的视线之内。“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成为名句而被人们所称道。主要是这两句传达出一种心思一种情境。诗人和朋友分手时依依不舍,但因为要返回故乡洛阳不得不走,因此乘船离开。按理说,归棹还乡,应当高兴,但诗人却更依依恋友,然而随着行船离开,留恋之情难以遏制,于是一直回头眺望着,江面上的雾气增加心头的惆怅,此时又传来广陵城寺庙的钟声,模糊的树影,清远悠扬的钟声,怅惘的心情打成一片,造成一种迷惘忧伤的意境,将离人的心绪完全消融在这种境界之中。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我们今天在这里分别,什么时候还能重逢?是自问,也仿佛是在问对方,因为诗是要寄给元大校书的,当然有这种语气在内。刚分手就期盼重逢,更加重感情之亲密的程度。“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最后用听天由命做结,我们在社会上就仿佛船只行驶在水面,总是到处奔波,难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我们也不必感伤,聚散离合,升沉荣辱,一切都顺其自然吧!在无奈中安慰双方,同时也是解脱困惑的一种明智的选择。《唐诗别裁》评此诗云:“写离情不可过于凄婉,含蓄不尽,愈见情深,此种可以为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