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76【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①,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②。有个池塘,醒时渔笛③,醉后渔歌④。严子陵他应笑我⑤,孟光台我待学他⑥。笑我如何,倒大江湖⑦,也避风波。
【注释】
【译文】
【评析】
马致远一生偃蹇,在社会生活中难以求到公平而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便只有回到自己的天地中来追求内心的舒适与平衡,因此马致远才在自己经营的小环境中流连,以忘却社会政治黑暗带来的心理创伤。“东篱半世蹉跎”是引起,也是后面景物描写的起因。正因为在社会上遭遇许多磨难,才会回来经营自己的小天地。“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是从远到近处,经过一段竹林小径后看到小小的亭子,再往里则是个很幽雅有品味的小茅草屋。再往里面或者后面才是一个小小的池塘。这样的方位是可以体会出来的,按照顺序便可以看到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越来越纵深便越来越幽静。“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两句则表现俯仰自如,随行而安的生活情趣,是人生大自由的境界。“严子陵他应笑我”不难理解,严子陵轻视功名富贵,坚决辞去汉光武帝给予的极高的待遇而回到家乡过隐居生活,他是在大自然中挥杆垂钓,完全摒弃人为。而马致远则还需要自己营造环境,尽管亭子很小,房屋很小,池塘很小,也都需要人工建造,和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还差一个层次,这大概是作者认为严子陵应该嘲笑自己的地方。“孟光台我待学他”一句不太好理解,关键是孟光台的身份和事迹没有搞清楚,但这当是一个大隐,即在什么情境下都可以隐居的高人。最后三句“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是自我解嘲,是全曲思想的总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