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58

(2016-05-28 15:58:51)
标签:

杂谈

58【中吕·普天乐】

姚燧

浙江①秋,吴山②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③些些。

【注释】

①浙江:新安江流经杭州入海一段叫浙江,也叫钱塘江。 ②吴山:在杭州西湖东南,左边是钱塘江,右边是西湖。 ③宁奈:安宁忍耐。

【译文】

       就在这钱塘江的秋天,就在这吴山的秋夜。忧愁随着潮水荡来荡去,怨恨和吴山一样层层叠叠。天寒而大雁飞来,秋冷而荷花已经凋谢。就在这冷雨潇潇萤豆青灯的读书宿舍,最怕离别的我们却偏偏就要离别。今晚就痛痛快快大醉一场吧,明天早晨就干干脆脆抱拳告别,豪迈地奔赴四方干各自的事业,都要有耐心忍受这一切。

【评析】

这首小令,周德清将其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题作“别友”。可见其很受重视,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而且,“别友”的题目也为这首小令的内容提供了确定性。

这是几名同窗加好友在分别前的夜晚饮酒告别时的作品。“浙江秋,吴山夜”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时间是秋夜,地点是钱塘江边吴山脚下。这样便具有时间地点的确定性,这是一般文学作品所需要的因素。“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开始渲染情绪,并与钱塘江和吴山联系在一起,属于借景为喻,手到擒来,十分恰切。潮水荡来荡去,永远不能止息,比喻愁情的起伏很形象,吴山层层叠叠,比喻怨恨的多和难以排遣也很精当。“寒雁来,芙蓉谢”两句继续写季节和物候烘托气氛。“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两句接触到主题和感伤的原因,前句是写学生宿舍的典型环境,清冷寂寥,仿佛也知道在这里读书的学子们即将分别,后句则直接点出忧愁伤感的根源是即将离别。“怕离别”三字则暗示出几人关系很密切,如果关系不好则会盼望散伙,所以这三个字看似寻常但含情脉脉,是很关键的。但分别是必然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天下也没有不分手的同学,故应该旷达豪放一些,因此最后三句道:“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用一醉方休来劝慰同学,再用豪迈旷达的语言安慰同学,感情真挚醇厚,既有深沉的人情味,又有很强的人生哲理。在表现和同学告别方面确实极其精彩感人。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周德清才如此重视,并将其列入“别友”类作品的正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