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评真解》再版了,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很高兴!
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在百度推荐的论语书中,本书始终占据前两位。
宋代无名氏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深思熟虑,并非夸大之词。
我就是在仔细研读注释论语之后,如同打开知识的天窗,明白人生的价值、意义而淡定坦然,对于一切疑惑如拨阴霾而见青天,心灵的纯净清澈则智慧大开,评价事情有标尺,处理事情有准绳,是非曲直很清晰,活得透亮洒脱而坦荡。我敢说,真正阅读完全部论语并思考的话,任何人的境界都会提升很大的层次。
感谢读者和听众的厚爱,在本书出版以及我在许多场合讲授论语后,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许,而被中国第十三届社会科学普及会议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专家”。
这些,都是《论语精评真解》的赐予,因此我十分感谢促进本书出版的“唐人易和文化公司”的领导以及徐晶、隋聃二位女士。这次再版,则再度感谢“唐人易和文化公司”的领导和付瑞、霍振岩两位女士。
这次再版,给予重新修订的机会。使原书中的错误得以修正,并可以将近几年对于论语章句理解的新观点补充进去。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前注依然无法跳出愚民之说,新注则有新解释,是在新出土文献基础上的新认识,绝不是为孔子涂脂抹粉,而是力求注释出孔子的本义。
颜回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确实有这种体会。
人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的突出表现便是飞速发达的科技水平使人类享受的物质文明水平迅速提高,而地球显得越来越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生活共同体之间接触越来越频繁,利益冲突便在所难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便是摆在全人类知识精英面前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全人类的命运恐怕超不过几百年甚至更短。
于是,近三十年来,人们纷纷寻找解决人类困局的思想资源,很多有远见卓识的精英便向宗教寻找,向古代先贤寻找,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智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且这种认识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强烈。人类要走出困局,必须向东方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去寻找智慧。儒家思想是首选,而要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首先需要我们中国人自己钻研探讨,把其精华阐释出来,然后才是翻译成各种文字的问题。文化自强、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不是口头说的,而是要立足于实践,因此我们国人更应发愤图强,真正挖掘我们文化的精华,因为这已经不是中国的资源,而是全人类的资源。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借这次再版机会,拟将书名改为《论语镜铨》。杨伦《杜诗镜铨》自序中云:
“今也年经月纬,句栉字比,以求合乎作者之意,殆尚所云‘镜象未离铨’者。”所谓“镜铨”,是求合乎作者本来的用心,推崇杜甫所说的“镜象未离铨”。镜中的形象虽然不是物体本身,但却能够反映物体本来的形象面貌。注解诠释的意蕴力求符合作者原本的思想,这是一切后世学人注释先贤著作的共同追求。杨伦的《杜诗镜铨》出版以来二百余年,其后不断翻刻,直到现在依然是古代文学学术界很重视的杜诗注本,罗宗强先生主编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文选教材的杜诗部分使用的便是《杜诗镜铨》,可见其生命力之强。注本生命力取决于其内在的质量。本书之所以借用“镜铨”之名,一是自以为内容之诠释最简明而接近孔子原义,符合“镜铨”之意义,二是希望也像《杜诗镜铨》一样在二百年后依然有价值。
再次感谢“唐人易和文化公司”的领导和对于本书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特别感谢徐晶、隋聃、付瑞和霍振岩四位女士和赵国梁先生。
春天已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愿人类的精神家园永葆青春。
2014年2月28日夜 毕宝魁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