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如过眼烟云,随着肉体的死亡而同时远去。只有道德文化是永恒的,精神产品永不磨灭,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它们如同日月光耀长空,如同江河长流大地,将与人类的存在长相终始。
在精神产品中,最易流传,对后世影响最大者当数文学作品。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说:“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都是此意。春秋时期提出的“三不朽”观念中,道德文化便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而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无论多么伟大的文学家,都是人不是神。他们与我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与情感,有许多相似的苦辣与酸甜,甚或遭遇过同样的坎坷与挫折,受到过同样的磨难与熬煎。古今的人性是相通的,故我们才有可能感知他们,走近他们。本着以今逆古,以己度人的精神,我们可以拨去历史的灰尘,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历史文化的伟人,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使他们的精神复活,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成为我们现代精神家园中的楷模。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选题,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阅读欣赏是享受前人之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创作出文学的精品来供后人阅读和欣赏,这样才能在文化的长河中不断注入新的水流,因此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的是创作。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我们需要的不是苗,也不是秀,而是实。“作秀”令人讨厌的正是华而不实。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是我们现代人学习作文的楷模,我在讲课时曾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强调:不能写文章者不能算是真正的学者或者文人,而写文章的范文和样板便是唐宋八大家。取乎上者易成功,取乎下者难为中。
为使这套书能够达到我们设计的要求,我们请很有学术功底而又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中青年学者来执笔撰稿。虽然每个人的学术修养和写作风格各不相同,但本套丛书的总体结构还是基本一致的。
但愿本丛书能够给读者诸君带来一定的启迪和补益,则善莫大焉!
2012年9月22日毕宝魁识于三千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