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家更重实践,实干才能兴邦

(2013-01-06 08:50:27)
标签:

儒家

实干

孔子

子路

子贡

文化

    天下的事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儒家提倡实干,孔子反复要求弟子要实干,要多干活少说话,而孔子本人便是实干的典范。

    孔子反复教导弟子们,少说多做。《学而篇》是孔子要求学生如何学习的,在本篇中,孔子就明确要求弟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大意说“君子在吃的方面不要追求饱足和美味,在居住的方面也不要追求安逸享受,做事情要勤快敏捷,说话要谨慎小心,主动接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算是爱好学习了。”做事要勤快敏捷,而说话要谨慎小心,这是多么具体的表述。

    子贡曾经问老师怎样做才能算是君子。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说“先把事情办好然后再说出来。”孔安国解释说:“疾小人多言而行之不周。”到底是孔子的嫡系子孙,对于祖先的意思理解得就是准确而到位。说得好而做得不好虽然不能说是小人,但肯定不算君子。作得比说得好则肯定是君子,因此少说多做永远是作人的原则和经验。这是《论语·为政》篇中的内容。实际是要求弟子终身奉行的最正确的行为准则。

在《里仁》篇里孔子则专门强调了这一点,他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少,要迟钝些,但做事一定要敏捷爽快。”可见孔子一贯提倡多干事少说话,认为行动优于语言,要求人表里如一,要求人做得比说得好,这确实永远都是正确的,是经验之谈。身体力行教化人们向善,将自己提倡的主张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反复实践之,这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因此儒学不仅是理论哲学的思辨,更主要的功夫是实践。其仁义道德的主张被后世称为“体”,对于这些主张的实际运用被后世称为“用”,因为强调终生修行仁的功夫,故与宗教有相通点,这也是儒家学派被称为儒教的原因之一。

    关于这一点,子夏的一段话最能说明问题。也是《学而篇》中的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前面的内容我们不必解释,最后一句话意思是说:“这样的人,他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其实儒家更注重实践,很多理论都很简单,比如忠、孝、勤、俭,没有多少理论可讲,不说谎,实事求是就是忠,敬爱赡养老人,不让他们操心就是孝,诸如此类。中国学者历来强调知行合一,道理就在这里。

孔子在讲课时曾经深情而肯定地说:“能够熟读背诵《诗三百》,而交给政治任务却不能办好;命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专门谈判应对,即使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论语·子路》)

孔子的弟子都是实干家,各种人才都有。子路见到听到应该干的事立即去做,绝对不放到第二天。子路答应人家的事情也立即去做,所以孔子高度评价说:“子路无宿诺。”子路在季氏家当家臣的时候,举行祭祀活动。第一天是季氏亲自主持,结果从天亮弄到点蜡烛还没有完。参加的人虽然有恭敬之心,但极其疲惫,结果仪式也不肃穆严谨。“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宴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天亮开始,到早饭时间已经结束。古代两顿饭,早饭一般在九点左右。因此受到孔子的高度赞美。

   孔子曾经很自负地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果有重用我的人,那么一个月就可以看到成效,三年则一定大获成功。这不是说大话,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孔子担任中都宰,即曲阜市市长不到一年,风气大变,市场井然有序,全市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四方的城市长官都来参观学习。代理宰相不到一年,便进行了大整顿,开始了“堕三都”的艰难工作。而具体负责人便是子路,三都堕成两都,虽然没有最后成功,但孔子及其弟子的实干精神可见一斑。

    事业需要人做,实干才能发展,实干才能兴邦,实干才能富家,实干才能增长学问,实干才能实现小康而奔向大同。但实干也需要冷静的头脑,需要科学的精神。科学加实干是我们前进发展的不二法门,把科学发展观和实干精神结合将是最佳的人生状态,也是最佳的国家发展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