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篇祭文

(2010-06-10 19:13:14)
标签:

情感

祭文乃即时即兴所写,既有记录感情之功用,已兼具记事之功能,对于所祭之人之生平乃绝对可信之资料。今将两篇祭文发布,一祭奠恩师,一祭奠贤弟子,均真情之流露也。毕宝魁

 

哭陈贻恩师

 

       维2000年11月23日午后3时许,吾到系里取信,方见到先生逝世讣告,急忙启封,知遗体告别仪式已在当日上午进行,吾无缘再见先生最后一面矣,悲从中来,泪流不止。

       呜呼!吾虽非及门弟子,亦属门生,受恩实多。1987年暮春,先生不远千里,来辽大主持吾之硕士论文答辩。接站返舆中,先生笑容可掬告余曰:“你不必紧张,答辩没有任何问题。你的论文我已读过,写得很好,文笔也满漂亮,可以看出你根性不错。”语亲意浓,吾深受鼓舞。先生之鼓励极大增加吾之自信心和奋发力。其后,多次写信求教,先生有问必答,有信必复,吾常捧信感念,遥望南天,深德先生雅量。吾曾两次想投考先生门下以求及门,88年因怕耽误小女读书而未果,92年先生嘱吾评完副教授再考,否则吃亏太甚,吾遵命。其后便阴差阳错不得初心矣。

       十月中在武昌开会,葛晓音师姐告余曰:“如果此次回东北在北京下车,尚可看到先生。”方知先生病重,想前去探望,然因每周十四课时,在外开会已逾两周,不能再误,只得直接回沈阳,夤夜到家,次日清晨便去上课。没想到先生竟辞世归仙,而又无缘与先生最后告别,使吾不得再睹先生之慈祥面容,不得再聆先生之亲切教诲,不得再听先生之爽朗笑声,焉能不悲?

       先生仁厚长者,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学界到处颂美之音。其弟子皆当代学界中坚,其门人遍布海内外,其德业文章必然传流后世,不待吾言。弟子不敏,哭之以诗曰:

燕山巍峨兮易水绵长,

靖节情操兮子美诗章,

山可无陵兮水可枯竭,

吾师德业兮万古流芳。

不肖弟子毕宝魁顿首百拜 2000年11月23日夜

 

 

祭弟子刘服汉文

 

生无时,死有日,吾之贤弟子刘服汉今日归天已一七矣!民俗以为今日之子夜,其灵魂登望乡台始知自己已离尘世。呜呼!哀哉!

一九八八年秋,吾在沈师任中文一班班主任,刘服汉新入学,乃中师保送,品学兼优,为班级生活委员。为人质朴勤恳,学习刻苦,深得拥戴,同窗万口一辞赞美之。吾与弟子交往很厚,群弟子中无人对服汉有微辞。送行之时,知信同窗尽来之。郑志刚自北京来,战福伟自营口来,徐秀芝自葫芦岛来,余运达自辽阳来,在沈诸生自不待言,女生眼圈多有泪痕。郑国民远隔重洋而送悲,从美国哈佛发来挽联曰:“清风留不住,忠厚无觅处。”高崇生、高志广、刘进三兄弟前后忙碌,出力最多,同窗高义,足厚人伦。亦见服汉为人之厚道也。

一九九二年夏,服汉以优异成绩毕业,优先分配到鲁迅美术学院任职。数年后出任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主任,敏于事而讷于言,助人谋而不求报,忠诚勤恳,与人为善,有口皆碑。公祭堂中,校主要领导到者多人,同僚来者如云。上司亲致悼词,同僚依次鞠躬,悲云惨雾笼罩,真情实意送行。一中年之员工,无高位,无重权,无多金,能如此者,岂非道义素著,深刻人心乎?如服汉灵魂有知,可欣慰远行矣!

得知服汉患病,吾震惊,曾作诗《赠贤弟子刘服汉》赞美其品性并有安慰之意曰:“僶俛在沈师,同窗尽颂之。忠勤于鲁美,同事皆赞辞。万石诚恭谨,师德大惠慈。吾徒刘服汉,众美兼有斯。”时为丙戌雨水也。当即篆书装裱赠与之,可为千古纪念也。内子对服汉甚为关切,曾想去医院探望,吾因其亦罹重病而止之曰:“不去为好,免得见而双悲。”妻在京闻噩耗,电话中已见眼泪。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服汉当此,尚复何求!

花发送黑发,其情自悲,老师祭学生,古来有谁?颜渊死仲尼流泪而未见祭文,吾不敢比拟孔子,但服汉颇似颜回,吾不忍其厚德埋没,故以此文祭之!服汉,服汉,知也不知?

                                                               2006年11月3日子夜毕宝魁恭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命运说
后一篇:祭文两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