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爱惜东西是问题行为

(2013-03-29 17:23:01)
标签:

爱惜东西

言传身教

浪费心理

文化

分类: 讲家教

     上大二的儿子己经换了3个手机,且越买越贵,史女士很焦虑。给儿子花两千多元报了英语补习班,他听了一次课就不去了,钱又白花了。儿子从小就不爱惜玩具,拿东西不当东西。最近又一门课“挂了”(不及格)。对花销越来越大“没坏毛病的儿子”,史女士不知该怎么办?当心理医生问到,如不给换新款手机孩子会怎么样?史女士说,孩子会很快把手机搞坏,或者不当心丢了手机,然后便和爸妈“闹阵”,反正是不给买新手机绝对不行。

     不爱惜东西是自私 不懂珍惜东西的孩子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总把自已的需求永远放在第一位, 有的孩子还会变得极端自私,没有责任感,不知心疼父母;还有的嫌贫羡富,父母一旦满足不了其需求,则瞧不起父母,发生冲突。此类孩子在将后的恋爱择偶婚姻上,也会把父母当成“提款机”吃光啃尽,对父母的爱心看成理所当然。

    毛病由父母娇惯而生 孩子心理意识的形成是在幼儿时奠定的,孩子的毛病是家长从小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当孩子幼年期不爱惜玩具时,家长当初不以为然,总把孩子放在家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的自我中心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只知享受和索取,不懂珍惜、不知付出和奉献,十几年的成长期逐渐养成极端自我的情感和行为。

    对问题行为不得迁就 对子女不珍惜东西的心理及行为,越早矫治越好。一是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二是对孩子的花销“经费包干”,树立家庭责任感和理财意识,体验“失去”的痛苦,凡事知感恩,受惠知回报;三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我们家长要铭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训,身教重于言教。

    温馨提示 对个别自我意识极强,且处处我行我素的孩子,家长应尽早求助心理医师的专业治疗,避免青春期个性定格,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