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反映物质,人的活动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并不以人的意识活动而改变,人类利用与改造物质世界必须利用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比如致病细菌的发现与治疗,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在只能凭借历史经验感觉到,一些疾病是由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在主宰,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真切地看到了细菌存在,同时还区别出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菌。1928年9月,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偶然中发现了青霉素,为日后这种抗菌素的广泛应用打开了一扇门。
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利用就越加要求深入和细致。要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意识这面人类认识世界的显微镜就需要不断精细和灵巧,如太空望远镜的不断进步,让人类能够看到近百亿光年前宇宙的模样。
薛定谔的猫(英文名称:Schrödinger’s Cat)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
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
。更不存在因为观察与否就会令一只已经死亡的猫复活。
研究微观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也应当遵守宏观世界中“薛定谔的猫”的实验逻辑。之所以存在微观粒子因观察而发生改变的现象,那是因为微观粒子本身因为微小,所以更容易在不易观察到的时间长度内、受到“观察需要借助的波粒活动”而影响。
社会活动与人个活动之间的关系也然。
人的意识如同镜子,客观世界的光影被照见的清晰度、精细度,决定了意识活动指导下人类实践的丰富精彩。人类意识受到的羁绊越多,自我束缚就越深,感知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必然越迟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