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研活动中探究大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2016-09-27 08:36:42)研活动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园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基本点必须放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引导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幼儿兴趣接受的转变上,随着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研究活动对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教学,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随着幼儿升入大班,数学的学习内容已经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争议内容。家长们想的只是怎样顺利升入小学,忽视其数学能力的掌握,那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安排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既保护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从知识上有所提高,在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大班教研组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讨活动,并进行实施,在今年即将毕业时我们全体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获得了“双丰收”。
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的灌输和强化的训练
这些目标和要求的提出给我们指出了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即幼儿数学教育不再只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强调在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这与以往以知识技能为目标、以集体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通过直观教具操作传授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受《指南》理念的启发,经我们大班组所有老师的研讨、园长理论指导,我们尝试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应用数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商讨,最后实施途径如下:
一、教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数学教育更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轻视情感态度的培养;重视课堂学习,很少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的操作不过是对教师所教内容联系;集体中学习同一个内容,有而的经验不同,教师很难照顾个体差异。因此,教师不能斤通过传授式教学实现幼儿的数学发展,必须密切结合幼儿生活,利用真实的问题情景,是幼儿产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数学教育真正起到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的作用。教师要将挖掘幼儿生活中、游戏中数学教育的时机列为重要一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二、为幼儿制定切实、有效的数学内容。(丰富、有趣)
引导幼儿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发展与生活,以往固定模式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于幼儿的需要,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掌握数学知识的现有水平,增添了一些有趣、实用的数学内容。例“走几步、跳几步”“宝宝找家”“赢大小”“大高楼”“客人来了”“大枣换核桃”等,经过短期的联系后,幼儿的数学兴趣越来越浓厚,更愿意和我一起讨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了。
三、在活动区中创设相应的数学玩具,帮助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因此,我在幼儿的活动区中设置了好多数学方面的玩教具:1、数苹果:一棵大苹果数的背景,上有若干插孔,红色小苹果若干。用股子支数,可单个支数,插上相应苹果数,也可两个一起支,相加后插上相应的苹果数。2、打电话:六个电话样板,三个座机,三个手机,数字0——9若干,幼儿可反复将自己记住的号码粘到电话上,也可自己创编电话号码。3、切蛋糕: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的生日蛋糕图形,可切分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的拼图。4、花丛中的蝴蝶:请幼儿一一对应的为每一只蝴蝶找到一朵鲜花。5、娃娃家:1)门口贴有门牌号,离开时要记住家里的门牌号, 试作怪还是右拐,回来时沿着原来路线回到家。2)分类的柜子:分别放衣物、厨具、洗漱用品、玩具、食物等,每次玩完后将这些物品分类摆回相应的柜子里。
随着幼儿数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我不断的改换和增加每个活动区的活动材料。针对同一材料,我也不断的给幼儿提出不同的玩法和要求。心理学指出:儿童对数学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对象本身,而是来自越荣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他们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幼儿每天去活动区时不再报着玩玩的心态了,而经常问我,”“老师,今天需要我帮助您解决什么问题吗?”“老师,我们的金字塔需要想建高,,必须要底座再加积木才可以呢?”看到孩子们对待数学的应用和浓厚的兴趣,我坚信自己做对了。
四、生活中善于发现和把握数学教育的时机。
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因此,抓住生活中的时机帮助幼儿积累、应用数学使我们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主要方法。
每天下午,护士老师来收健康卡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热情的帮忙取卡,最后拿手中的健康卡来比较多少后再给护士老师,我观察到孩子们用卡片的厚薄来比较,有时差不多时就起争执,不知道许多徐少,我提醒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数一数?”结果,报出的数量和数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有的幼儿乱说一气。我就先领幼儿练习5以内的数和物之间的关系,熟悉了以后,用5以内数字卡片来玩“赢大小”“谁最大”的游戏,这样反复比较、游戏,幼儿掌握了10以内数的比大小,20以内数的比大小等,在进行比较时,幼儿就会有板有眼的说:“我 12个,你16个,我比你少。”
由此引发,我还为幼儿制作“看我喝了几杯水”的标记。每明幼儿的名字下都有一个纸杯,每喝一杯水就取一面小旗子,到晚上的时候,就数一数自己今天喝了几杯水,不但联系了计数、统计、比较,还督促幼儿养成了爱喝水的好习惯。
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请他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助我完成。换洗床单、枕巾时,我问:“数数看,老师已经换了几张床的床单,请你们取相同数量的毛巾被、枕巾,帮助老师进行分配摆放。”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的一齐计数、点数、统计、分放,做的井井有条。
有一天,孩子们突发奇想,要把班里的矿泉水桶标上刻度,想算一算,所有的小朋友喝一次水是多少毫升,喝一天水又是多少毫升。看着他们认真的态度,我知道,孩子们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这几个大班幼儿积累了许多的数学经验,他们不仅在生活中喜欢谈论有关数学的话题,而且也在悄悄的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数学意识、兴趣、经验的增强,也说明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更容易感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更容易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将他们的经验运用于生活。
这仅仅是我们大班教研组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例,教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应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相信我们只要及时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进行研讨实践,就能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