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的实践与探究

(2016-09-27 08:17:12)

从婴儿阶段开始,宝宝的心理活动就已经很丰富,他们渴望被聆听,也渴望与外界交流。然而,他们并不能熟练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利用音乐吸引、亲近、引导幼儿,帮助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理解事物、展现自我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在音乐活动中一起学习、探索、做游戏,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

 

我们的身体常在自觉不自觉中传递着许多信息,这就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所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意思,有时比说话更为真实。幼儿由于口语表达的能力不够成熟,所以最擅长运用其肢体语言,如高兴时手舞足蹈,生气时踢腿打滚,难过时嚎啕大哭等,都很明显而容易被了解。因此,肢体语言是幼儿在能够用语言表达之前的与人沟通最有效的工具。在对本班幼儿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分析后,越来越发现肢体语言对于幼儿表达情感、理解事物、展现自我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也初步对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点滴做法进行整理。

一、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

新入园的幼儿不愿意用语言与人沟通,要想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读懂他们的肢体语言。如:发现幼儿两腿夹紧就证明他想要去厕所;发现幼儿咀嚼速度减慢就证明他快要吃饱了;当早晨幼儿对老师伸过去的手不再躲闪就证明他开始接受老师了……这时老师的一个恰当的肢体动作,如蹲下来、拥抱、抚摩、拉手等,会很容易让幼儿接近,拉进彼此的距离。

对于1岁半到2岁半的这些幼儿要想让他们跟着老师做活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们对上课没概念,只知道想坐就坐,想站就站。不喜欢听老师的,对要学的东西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凭借多年的经验,在一次儿歌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儿歌的内容能够用动作来表示,于是我就这样做了,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都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原本很单调的儿歌变得活跃起来,同时也帮助幼儿记忆儿歌的内容。

幼儿对肢体动作十分感兴趣,应该把此兴趣点放大。有这样一句广告词:“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认为和幼儿交流,教师不要仅停留在与幼儿交谈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更显彼此的默契,有时会比大发雷霆更能起到预期效果。如:在班上,只要我右手一根手指轻轻放在嘴边,眼睛环看四周,多数幼儿就会安静下来;当有幼儿不坐在小椅子上时,老师的眼神就可以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进餐前安静地音乐活动中,老师只要面带表情地做出幼儿感兴趣的肢体动作,不用语言引导,幼儿也会跟着模仿,注意力更为集中。

正因为老师们读懂了幼儿的肢体语言,并利用了这种美丽的语言,才会得到幼儿的关注,训练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好感,使得幼儿在各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培养幼儿的肢体语言提供前提。

二、借助肢体语言理解事物

小班的幼儿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让他们通过语言了解事物很难见到成效。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借助肢体语言来理解事物,采取以模仿为主的方式进行培养。

1、紧跟幼儿兴趣,丰富肢体语言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预设幼儿肢体动作的活动方案时,要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实践证明:富有特色、形象生动、幼儿感兴趣的乐曲,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欢快有力的节奏更易引起幼儿的动感。在《小松鼠的秋天学校》主题活动里,音乐《丰收》是一首具有爵士风格的乐曲,幼儿第一次听到就十分兴奋,身体伴有简单的动作。借此,老师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这首乐曲为基本旋律开展活动,丰富幼儿的肢体动作:故事当中讲到“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们捡栗子准备午餐”于是,参照故事图片请幼儿反复仔细观察小松鼠的动作,然后模仿。再配合简单的道具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请全体幼儿将有价值的动作反复练习。幼儿又对采摘动作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还想采到什么水果?根据幼儿的表述进行采摘的动作模仿,如:摘苹果时手要向上伸,摘高一点的苹果时幼儿要掂起脚;摘草莓时要轻一点,最好用两根手指捏,由于草莓长得位置低,摘时要弯下身体;摘大西瓜时要整个人蹲下,两腿分开两只手用力抱住等。这样既让幼儿体验了采摘各种果子的姿态,又丰富了幼儿的肢体动作。

2、鼓励幼儿尝试,创编肢体动作

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感知、探索音乐内容。

在《落叶》音乐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说说: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心情怎么样?教师将准备的树叶从空中落下,让幼儿反复观察,问:“叶子是怎样落下来的?”引导幼儿用手、脚及身体各部分来表现。音乐的最后一句是模仿秋风的环节,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你觉得秋风是怎么将树叶吹落的?”主动探索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幼儿虽然只有2岁,但他们想到了:双手在头顶左右摇摆、使劲晃动身体、用嘴用力向前吹气、转动身体等动作,随即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启发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大家都来学一学,做一做;最后,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随音乐自由表演。尽管幼儿的表现不成熟,更称不上是舞蹈,但他们已经在不觉中表现着自己,进行最初步的创编。

没有任何一项技能通过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要想让幼儿真正习得要通过多次尝试,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感知、去探索、去表现,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 。

3、创设学习环境,探索肢体语言

环境是幼儿的老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在音乐活动《乘白云荡秋千》中指导幼儿创编肢体动作时,事先在活动室的周围张贴各种形状的白云图片,并提供了与形状类似的事物图片,创设与创编肢体动作相适应的环境。活动时,先让幼儿尝试看各种形状的白云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白云像什么?再请幼儿学一学。活动中,幼儿对于动物的形象情有独钟,他们总是说像大象、像小猫、像小狗等,当老师让他们模仿大象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是将两只手连起来放在鼻子上。尽管长鼻子是大象最具特征的地方,但也不应忽略了其他特征。为了改变单一动作的现象,我开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大象局部特征,进行肢体动作模仿和创编,教师的有效引导,打开了幼儿的思路,当老师问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时?幼儿会用两只手比出扇风的耳朵;当老师问大象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幼儿会将两手抱着肚子,表现自己很壮的样子,有的幼儿会弯下身子很笨重的走路。这时的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做真正地支持者。

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肢体动作的发展停留在上半身,多以双手动作为主。针对这一现象,我开始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每当我出现在幼儿面前为幼儿做动作展示时,总是有意识地增加腿部和整体配合的动作,为幼儿再次尝试创编肢体动作提供参照依据。这样,不失时机地创设环境让孩子主动探索、发现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

三、通过肢体语言展现自我

对于不善言谈的小班幼儿,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非常困难。但是,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大方和投入,让成人自叹不如。于是我利用音乐的特性,专门在音乐活动中提供幼儿单独表现的机会,让大家的目光不断转移在不同孩子的身上,鼓励幼儿充分表达、展现自我。

在我的课堂,我总是努力做一个“笨一点”的老师。孩子们有渴望长大成人的欲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比任何人都强,如果在这方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幼儿自信心培养将启到莫大的帮助。我喜欢让幼儿教我怎样做,如:音乐活动《虫虫历险记》中,幼儿对各种虫子爬的动作很感兴趣,爬来爬去,乐此不疲。这时,我借助理解、支持、宽容、激励的语言:“这条虫子爬的真优美、这条虫子爬得真认真……教教我好吗?” 点燃幼儿学习的火花。然后启发幼儿听两段不同节奏的音乐,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爬法,我一边提供给幼儿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一边尝试着幼儿传递给我的信息。当幼儿对于单纯的爬来爬去失去兴趣时,我引导幼儿继续听音乐,体会虫子们的心情,再和幼儿一同带着感情来爬。同时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儿的创编活动,在教师的点拨下,幼儿的“虫虫爬”动作编得姿态各异,情真意切。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通过肯定他们的肢体语言发展,使幼儿自我得到展现。

幼儿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读懂幼儿,发现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去探索,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有效培养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