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命题的几个特点
(2019-03-02 16:15:16)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命题的几个特点
高三的老师经常在揣摩高考试题的方向。其实,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才是我们了解命题特点和确定备考策略的最好材料。不要相信什么人有内部信息,也不要迷信什么人会押题。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考纲至上
每年考试中心都会公布一份考试大纲,或叫考试说明。这份文件是命题的指导文件,也是我们了解高考命题的最权威的材料。它是活的教学大纲,是考试信息最可信的来源。考纲说明了考试的性质、范围,提供了样题和答案,甚至给出了评分标准。它的可信度很高,每年高考之后我们看到的考题都严格遵循了考纲的规定。高考命题并不是遵照某本教材设计试题,其实英语教材和考试题并没有直接关系。教材是训练听、说、读、写的一个样本。条条大路通罗马,哪本教材都能高考。有的老师在高三花大量时间重炒剩饭,把高一高二教材的语言点又来一遍,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使用英语的机会,还美其名曰“以教材为本”。其实应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扩大阅读和写作上。
2、能力立意
高考重点考的是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给你十来个对话你能听懂,给你六篇短文你能看懂,给你出个题目你能写出一百来字的短文,行了,就算达到要求了。至于说那个smiling,是现在分词作定语还是动名词作补语,你爱知道不知道,它和你高考的得分没什么关系。为用而学,在用中学,是我们必须记住的原则。English
is best
learnt
3、基础知识
高考淡化语法和词汇知识,并不是说这类知识一点用都没有。只是现在很多老师弄得过多,过量,过分。适当分析语法和词汇,对准确听、说、读、写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英语是我们的外语,连第二语言都算不上。我们不能像学中文一样凭感觉、凭周边影响学习英语。语法告诉了我们英语语言的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应该避免死抠语法的细枝末节,避免脱离实际空谈规则,也尽量不去探讨某个词汇的特殊用法。应集中精力,为日常交际服务。比如你课本上碰到break
out,练练它怎么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像以前那样再扩展到break in、break down、breakaway、break off
等十几种用法。应该明确:讲语法就弄最基本的条条,讲词汇就强调最常见的用法。
4、突出阅读
高考重点考查语言能力,重点中的重点是阅读能力。在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占分最多,达到40分,真正的难题也在这部分。同时阅读又是做听力、完形、语法短文填空和改错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阅读不好,这几个题都做不好。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高考对阅读的重视是有道理的,因为阅读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我们缺少社会的英语听说环境,课堂的大班教学又不利于口语的训练。而且,阅读又是获取更综合、更复杂、更精确信息的手段。通过考查阅读,也能更好地考查概括、观察、想象和推理能力。意识到阅读最重要,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抓住要害,统揽全局。
5、中低档题为主
6、考查语篇,强调思维能力
7、善意命题,传达正能量
高考各题型基本特征是先易后难。如听力,前几段对话就简单,篇幅短,速度慢,到后几个对话就加长加快了。又如阅读,也是A、B篇容易些,C、D篇难一些。其实,完形也差不多,前几个题就好判断。这种命题方式,有助于大部分考生得分,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
高考命题还很注意传达正能量,渗透科学理念。比如完形填空的短文,内容基本是励志型的。阅读的短文涉及教育的,都是在通过生动的事例,宣扬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8、全面文化知识
高考英语要求我们不单懂得英语的单词和句型,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仅从阅读理解的几篇短文看,内容就涉及教育、心理、信息工程、生物、地理和历史等等。如果对这些方面知之甚少,理解文章内容就有困难,更不要说答题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考查英语是无法和英美文化截然分开的。一个人只有对英美文化有全面的了解,不但懂得他们的政治、经济和艺术,还懂得他们的风俗习惯,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的对话、短文和用语。随便翻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无论哪个题型,都显露着与中华文化极大的不同。
9、稳定是重要特征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高考的词汇量保持在3,500词,不会轻易增多或减少。题型稳定,听力、完形填空、阅读、写作等几个主要题型多年不变。此外,各题型的分值是稳定的,每个题型的难度是稳定的,主观试题如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也是稳定的。试题总长度4,500个词左右,年年如此。所以,2016年高考英语,与2015年和2014年没有大的差别。即使是一些自主命题改为全国卷的省份,也只是个别题型有变化,考查的重点依然是阅读和完形,写作和听力等。
(综合@李俊和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