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教学反思
(2010-11-11 16:01: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美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提出两纲精神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并强调了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美术学科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把美术学科教学作为“两纲”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人文价值与道德价值。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科中的两纲精神,突出教师作用、发挥学生体验。
《飞向太空》这一课,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一架新颖的宇宙飞船。如果按常规设计,学生在了解了飞船结构下,就自行创作设计。学生也可以画出飞船,但是肯定飞船的造型、结构会有很多缺陷。有的学生肯定会无从下手,画出的飞船外形并不新颖。所以这节课,我在出示课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了解一下,我国的神州六号飞船的模型结构。了解一下三段舱的名称及外形,并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用我们美术里的基本形概括飞船的结构外形。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没有老师的提示指导。有的学生可以一下子画出三段舱的外形结构,有的学生就在犹豫思考,不知如何概括。这时,让已经概括出外形的同学出示自己的小样,让周围的学生欣赏,这样使那些没有概括出基本形的学生,在观察别人的作品时,进一步了解如何用绘画语言,描绘飞船的结构,并形象的理解了何谓三段舱。而这一环节,也为下面的设计新颖的飞船,做了预设铺垫。在此基础上,在新授环节里,我出示了一张新颖的飞船范画。让学生观察,最吸引你的是哪部分?让学生发现,三段舱的轨道舱变形夸张是设计新颖飞船的主要思路。再用多媒体演示几架新颖的飞船,并动态演示轨道舱的变体的原型是一些蔬果造型或可爱图形。这样形象地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他们能设计一架新颖造型的飞船,创设了途径。从后来的学生作品也充分的体现了,以上层层递进地教学方法的成功。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两纲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我以我国载人航天科技的发展为载体,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为教育性。我注重在教学中挖掘本节课中隐性和显性的教育内容,有机渗透两纲精神。显性渗透:引入环节的听声音猜是何事?让学生听听火箭发射的现场点火的情景。学生在猜猜声音的活动中,激发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向往的情趣。(一激)让学生在了解神6结构画画飞船基本形。(二激)创设你有一架这样的飞船最想去哪里,揭示课题。(三激)搞个小竞赛,了解人类航天梦。(四激)美国宇航飞机与中国飞船比差距,激发超过美国的决心,揭示主题:设计新颖外型的飞船。(五激)环环紧扣激发爱国、爱科学的情绪。隐性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满怀热情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我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的作品。理解他们的创意。在提醒他们“动作快点”,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口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六激)评价时,让他们互评、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并让优秀作品的作者自我介绍作品构思等,我在关键的时候点拨鼓励。(七激)最后,表扬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以发射学生自己的飞船为结束课时,再次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八激)
总之,二年级属于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发展中。注意的保持时间短、不集中、不稳定,认识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把诚挚的微笑带进课堂,把学习的情趣带进课堂,把主动的探究带进课堂,把“两纲”教育带进课堂。多思考、多讨论、多活动、多提问。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意识与合群的人格。体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友爱的人际环境。在体验和实践的中,让学生懂得感动自豪,并把那份感动自豪化为行动。
注:2006年第二学期“两纲进课堂”育德专项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