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

标签:
儿子朋友尴尬后遗症育儿 |
分类: 尴尬幽默 |
文/大丫山 5月20日齐鲁晚报
朋友的儿子到我家玩,一进门就不停地做鬼脸,我问他怎么了,他不说话。妻子担心这孩子是不是受了刺激或患了什么怪病,就赶紧给朋友打电话。
“给他一块雪糕吧,转移他的注意力。”按照朋友开的“药方”,妻子从冰箱里拿了一块雪糕给他。果不其然,他当即停了做鬼脸。
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到楼下散步。突然,这孩子手足舞蹈起来,一发不可收拾,妻子又赶紧去买来雪糕。哪知这回不灵验了,他非但不停下来,反而跳得更加厉害。妻子赶紧又给朋友打电话,朋友说,孩子是不是看到玩具店了。还真给朋友说中了,旁边就是一个玩具专卖店。“那就买个小玩具吧,不然,他可能停不下来了。”朋友说。
回来时,在街边一棵大树下,这孩子抱着玩具不走了。这回是又比划又跳,还唱起了儿歌《我有一个好爸爸》,惹来许多路人围观,都以为是我的儿子。任我和妻子如何劝诱,他都不停歇,妻子只好再次向朋友求助。朋友在电话里说,是不是遇到卖糖的了。没想到又给说中了,旁边就有一个大超市。朋友说,娃娃糖瘾发作了。
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朋友说,孩子一两岁时,想吃或想买东西,家人总让他先跳一个舞或唱首歌。久而久之,这孩子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但凡遇见自己想要的、想吃的东西,他就不停地做鬼脸、跳舞、唱歌,几乎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如果大人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闹个不停,直到逼着大人“投降”。听完朋友的解释,妻子的眼镜差点掉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