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红周刊》对我的采访
(2014-03-22 17:24:02)
标签:
股票 |
一个10倍股发现者的投资思路
就在记者采访“独立财经分析师” 范小明的当天,他办理完毕了离职手续,从此卸下了4年多的研发工程师的工作,同时卸下的还有“独立”二字。由于他具有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背景,又有一系列互联网行业报告在投资圈内引起广泛关注,2014年伊始即被国内某知名券商收入麾下,正式成为一名互联网行业分析师。“日后我主要研究美股市场互联网企业,对于A股市场来说,我仍是‘独立’的”,范小明笑谈。
2013年初至2014年的15个月内,以10倍涨幅霸居A股榜首的网宿科技(SZ300017)是范小明杰出代表作之一。回首股价在曲折中上涨的过程,每逢市场对它动摇、人心不定之时,他就在雪球网上以“独立财经分析师”的用户名,坚定表达自己的看好观点。10多篇研究报告中,数据之翔实,逻辑之严密,让每一个读者领略到了他高超的分析能力。
分歧产“牛股”
《红周刊》:我们还是先谈谈您的“爱股”网宿科技吧。
范小明:我当时注意到这只股票,主要是因为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很多投资者在筛选标的时通常先选行业,再选公司,我基本上也是这样。公司的产品听起来很枯燥,默默无闻,但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盈利模式,稳定的竞争格局,保证了它出类拔萃的业绩。我在2013年中报公布前2个月开始写第一篇报告,之后又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解读公司产品的技术原理、客户结构、行业趋势、竞争格局、国际同行比较等。
《红周刊》:2013年上半年A股创业板最火的股票并不是网宿科技,市场的焦点在电子、传媒、安防等领域,您是怎么切入这个细分产品方向的?
范小明:2013年这些行业的股票,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我也曾经推荐过欧菲光(SZ002456)、掌趣科技(SZ300315)等股票。但是我对它们业绩持续超出预期的态度,是很谨慎的。过去几年,触摸屏行业跟随智能手机的爆发而迎来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这是渗透率从零起步的快速增长阶段。影视传媒行业也类似,它们等到了影院屏幕快速增长的机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渗透率和普及率达到高点之后,它们的业绩增长速度难以保持连续性。因此,我倾向于寻找一个持续受益于中国新经济的股票。网宿科技的产品不为大众所熟知,非常冷门,其发展空间也不被很多机构投资者所认同。但是,对我来讲它的发展空间很大,业绩确定性强,满足了我选股的所有标准。当然,它区间最高涨幅有10倍,也是我一开始没有料到的,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在内。
《红周刊》:能否透露一下你2013年时对电子、互联网、传媒故事的分析逻辑?
范小明:2013年上半年基于行业来推动股价的逻辑并不是特别鲜明,是群雄并起的一个格局,但是一些大牛股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说欧菲光,上半年上涨了6-7倍,它的逻辑就是中低端智能手机的放量,推动业绩上涨。当智能手机普及到一定程度,下一步就是应用和服务。下半年以手机游戏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股票大放异彩,但是,移动互联整个产业不能以手机游戏这样不能持续增长的行业来代表,以网宿科技为代表的网络加速互联网服务商启动。整年市场逻辑还是很鲜明的。回溯去看,我在雪球网上的所有文章的思路都是如此。
《红周刊》:网宿科技的巨大涨幅也伴随着跌停和质疑声,点评到现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范小明:投资并不是一件需要寻找认同感的工作。
《红周刊》:在分析逻辑中,资本市场会比较不同国家市场的同类型股票,以寻求估值水平或者市值的映射和对齐。您觉得拿不同市场的公司做对比是否合理?
范小明:严格来讲,不应该存在不同市场估值水平差异很大的现象,但是实际上,因为资金流动的限制、社会制度制度、投资者预期差异等原因,全球各个市场同一类公司的估值存在很大的差异。拿游戏行业举例,美国的中概股完美世界(Nasdaq.PWRD)市盈率不到10倍,腾讯控股(HK.00700)在港股也不高,但是A股的游戏公司2013年的动态市盈率低于70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是客观事实。所以,完全要求不同市场的同类股票估值水平很接近,也不太实际。
但是另一方面,在理性的市场环境下,评估真正成长型和价值型的股票时,市场会选择市值的映射,也有其合理性。虽然存在投资者预期差异、风险偏好不同等原因,但海外市场中具有同质产品的上市公司的市值,能给A股公司的市值指定一个参考系。
《红周刊》:很多长期投资者不做高科技行业的原因之一就是,科技行业变化太快了,且长期来看很容易遭遇双杀,从优秀回归到平凡也会付出代价。
范小明:这类投资者可能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股并不是太了解,这些行业并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所以他们不投资于此是明智的,这点我很赞同。但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行业的了解程度不一样,能力圈不一样,所以不能推而广之。如果我对互联网比较熟悉,了解产业发展的大规律和估值方法,那么为什么不关注?这些行业的公司,通常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颠覆性。如果通过缜密的分析,能发现一个将来可以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伟大公司,那么跟随它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巴菲特一生很少投资于科技股,是因为他本人对这些行业不太了解。如果投资者教条式地画地为牢,则是对巴菲特投资思路的曲解。
2014年TMT行业看好路径分析
《红周刊》:如何看待几个传统的产业链条,如电子产业链、安防等,2014年还有机会么?
范小明:电子产业链比较看淡,因为现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很难像前几年那样,iphone1到iphone4一年换一次,另外智能手机的创新也非常少,电子的硬件销售很难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手机销售的增长速度预期是下滑的。
安防产业链看平,因为安防产业发展到现在市值已经很大了,地方政府怎么来支付安防产业的资金,都是一个问题,但是安防的需求确实还存在,每年30%的增长还是有保障的,一个利好一个利空,所以暂时看平。
《红周刊》:棱镜门事件之后,国家对信息安全非常重视,您怎么看?
范小明:长期发展来看,市场空间在慢慢打开,但是具体到A股的标的上来看,我个人觉得相关公司的业绩很难在短期内爆发,这是由公司产品和盈利模式所决定。目前这些公司是信息安全产品的实施方,不能定位成为互联网公司,所以用户量和业绩很难在短期内爆发。如果他们不会受到互联网安全企业的挑战,比如奇虎360,那么他们的业绩会逐年缓慢增长。
A股信息安全的企业最大的挑战来源于潜在的互联网安全巨头企业,一旦介入,目前所谓的信息安全概念股就会遇到大挑战。A股很多关于信息安全的投资逻辑基本和业绩没有关系,更多是由各种突发事件来驱动股价有所表现。
《红周刊》:如何看搜房网(NYSE.SFUN)400亿市值逼平了恒大地产(HK.03333)?
范小明:这很正常,以后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我们要慢慢接受这样的现实
。现在质疑这样的现实,就相当于惊愕说“腾讯市值居然逼近了茅台”一样。这些现象一开始听会觉得很荒谬,但是这是切切实实在发生,并且将来会进一步强化的事实。以科技创新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高度重视用户的消费体验,有着多元的商业模式,它们将来会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传统重资产、高消耗、低创新的公司。从资本市场上的股票表现来说,市场从短期来看可能是无效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又必然会反映实体行业的深刻变化。
《红周刊》:硬件也表现了,软件服务商也被挖掘了,2014年TMT行业的逻辑您认为可能路径是什么?
范小明:2013年,不管是A股的创业板股票,还是美股的中概股,都涨幅巨大,整体有泡沫之嫌。在这里,我不论2014年股价的走势,只谈行业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行业和美国生态不一样,国内三大巨头已经把江山基本瓜分完毕,只剩下一些垂直互联网的020的子行业里面还有些机会,有些领域是巨头们不愿意干、没有精力去干的一些事情。比如说要负责线下推广的、要跟具体实业结合非常紧密的业务。大众点评网、基于地图的LBS服务是其中O2O应用的典型,线上活动能够指引到线下的消费和交易,是会大力发展的行业。
互联网已经在颠覆每一个行业了,互联网化、020化就类似于以前铁路、飞机的出现,它们会极大减少人们沟通的成本,加快人们在询价、交易、评论等诸多商业环境中的效率。未来这些行业里面一定会再有大牛股出现的。
《红周刊》:2013年9月您曾认为A股的创业板位于“底部的顶部”,现在的判断是?
范小明:首先,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未来会涌现出以创新来驱动产业成长的企业,而很多有此鲜明特征、有活力产品的公司都落在创业板里。其次,我看好的是创业板指数,而非创业板的全部股票。我并不认同创业板所有的公司应该一起普涨,而应该是好股票慢慢上涨、烂股票跌入地狱。这才是正常的市场,而且注册制是未来发展方向,分化是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