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观园题咏诗组鉴赏

(2010-06-26 10:30:08)
标签:

大观园题咏

大观园诗社

匾额

贾宝玉

文化

分类: 红楼梦鉴赏

大观园题咏诗组鉴赏

 

 

 

 

 

  贾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为了她的省亲,贾府专门为她建造了规模宏大、十分华丽精美的省亲别墅大观园。大观园建成之后,贾妃省亲那天,在大观园里,元妃兴致勃勃地与她的姐妹们一起题写了一组大观园诗组。诗组是对园中一部分楼阁馆第的题咏,其中贾妃、迎、探、惜三姐妹,以及李纨、宝钗、黛玉等人各题了一首,贾宝玉则根据贾妃的要求,一人独写了四首。诗组不但形象地描绘了各个楼阁馆第的不同风貌,也充分反映了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才情,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者各自的命运结局。

大观园

                           贾元春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我的省亲别墅衔青山抱绿水真的是巧夺天工啊,也不知耗费了多少工夫才能把它建成的呢!这美丽的大花园呀天上人间诸般美景都已齐备,如此美好的园林应该用“大观”来给它命名才合适妥贴。

  贾元春是贾府的大小姐,乃二老爷贾政与嫡妻王夫人所生,与贾宝玉是同胞姐弟。她也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排第三位。她才貌双全,有德有才,因此被选进了宫。后来,在宫中残酷的竞争中她终于被晋封为贵妃,十分荣华富贵,因而也就成了贾府的政治靠山。根据皇宫里的惯例,被封妃之后,各妃子或者每年,或者几年可以有一次回娘家省亲的机会。为此,其娘家可以为其专门修建一座省亲别墅,专供其省亲时游玩。大观园就是专门修建给贾妃省亲游玩的。本来在大观园建成之后,园中有关楼阁景点的匾额联对已在贾政的亲自率领下,由贾宝玉拟写了出来。贾妃省亲那天,她只是对个别匾额联对略作了修改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原则同意了。游罢大观园,她又兴致勃勃地与姐妹们(包括贾宝玉在内)一起来给大观园题咏,只是她规定,除了贾宝玉一人独题四首外,别人一人只能题一首。以此来考查众姐妹们的才华情况。她所题咏的就是以上这首。客观地说,她还是比较谦虚的,认为自己“不大于吟咏”,主要是想看看众姐妹们的进步。在这首诗中,她着重夸赞花园的美丽和修建的不易,同时还决定给它命名为“大观园”。诗作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她的性格特点和地位,应该说是一首好诗。

旷性怡情(匾额)

                               贾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贾迎春是荣国府大老爷贾赦之妾所生,其母性氏不详,已死。因系庶出,且又比较老实愚钝,所以她的表现比较一般。她这首诗是在赞美大观园的精妙神奇和仙境般的美丽的同时,亦写了自己游览大观园时的欢怡之情。迎春在众姐妹之中其才志比较平庸,所以其诗也写得平淡无奇,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使人觉得有点勉强而为之感。一个“羞”字,表露了她自愧缺乏才气的心态,其诗自然没有得到贾妃和众人们的什么好评。

万象争辉(匾额)

                               贾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贾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属于庶出。但她聪明精干,才华横溢,且又很有抱负和志向,是贾府四春中除贾妃之外最有才华的一个女子,因此她被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并排在第四位。她的文才较之钗黛是略于稍逊,但她善于书法,长于管理,勇于改革。由于她书法好,贾妃等人写的这一组大观园题咏,最后还是由她来眷录后才交给太监传与外厢。后来,大观园诗社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她首先发起的。此外,王熙凤后来病了不能理事,就是由她和李纨、薛宝钗一起共同代管家务事的。在此期间,她不殉私情,面对生母赵姨娘的无理取闹,亦能铁面无私,公正执法。她还根据家中的种种弊端,大胆提出了改革方案,得到了凤姐、王夫人以及家中上下的好评。在这首诗中,她一方面在贾妃面前虚心地表示了自己才学的浅微,另一方面她又极力赞赏了大观园修建的精妙,认为大观园的建成确实使人间万物都增添了无限的光辉。这自然也在暗指贾妃骄人的富贵,同时也表露了她不甘于人下的志向和抱负。

文章造化(匾额)

                              贾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贾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离家到城外的寺庙里去修炼仙丹,其母已死,且年纪又小,故一直在荣国府里生活。惜春善于绘画,小小年纪便被授予绘制大观园美景的重任。但她的文才却与迎春一样平庸,较之其他姐妹就差得远了。她这首绝句是从结构布局上赞美了大观园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全诗四句全部用对仗,除此之外,诗的意境和用词都比较一般。惜春年纪虽小,却能看破红尘。她没有探春那样的志向和抱负,也不羡恋大姐贾妃的荣华和富贵,最后是出家当尼姑去了。

 

文采风流(匾额)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早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幸,未许凡人到此来。

  李纨是贾宝玉的大嫂,乃贾珠之妻。因其夫贾珠已死,一直寡守居家。生有一子,名唤贾兰,年方五岁,已入学读书。这李氏原本亦是金陵名宦之女,其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李纨虽出身于书香门第,却没能读多少书。家中所传授给她的,主要是一些如何当好烈女、淑女之类的思想。所以,她在贾府也是以贤惠有德闻名。她青年丧夫,年纪轻轻便守寡空房,倾其所能孝敬公婆,抚养孤子,确实悲哀可怜。但她却是封建社会妇女们的典范,认为是最贤惠有德的,值得人们仿效的。她的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她把大观园比喻为仙境,还运用了不少典故,反映了她的博学和见识。她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极少写诗,但却被大观园诗社选为社长,并且在后来大观园诗社的几次集会中,她对人们写出来的诗作所进行的评判,一般都很贴切,很有见地,令人心服口服。此诗以一个闺阁中人的眼光,赞赏了大观园脱俗如仙之美。诗出自一位文才不甚高的年轻寡母之手,亦反映了她脱俗的眼力。

凝晖钟瑞(匾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薛宝钗博学多才,与林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在大观园诗社历次吟咏竞赛中,几乎都是她与林黛玉分别轮流夺冠,可谓十分风光得意。此次大观园题咏,她不但早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任务,还针对贾妃不喜欢“绿玉”二字,暗自帮助贾宝玉在《怡红院》一诗中的“绿玉春犹卷”改成了“绿蜡春犹卷”,故被贾宝玉称为一字之师。她羡慕贾妃的荣华富贵,其薛家之所以举家从江南搬到京都,据说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送她来待选。在此诗中,薛宝钗趁机借题发挥,名为大观园题诗,实则借此机会歌颂皇恩浩荡与元妃省亲。因此,其诗格调自然高人一等,故被元妃评为“与众不同”。

世外仙源(匾额)

                              林黛玉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林黛玉才高貌美,其判词曾把她誉为“咏絮之才”,确实当之无愧。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创作的诗作最多。她还自告奋勇担当丫鬟香菱的教师,具体指导其写诗。在她的有效指导之下,原本文化水平并不高的香菱,竟然很快就学会了作诗,成了大观园诗社的一名诗翁。此次大观园题咏,她本来想在此“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题咏,到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即便如此,黛玉此诗亦被元妃评为“与众不同”而受到赞扬。但黛玉此诗的格调却与宝钗的诗作明显不同,虽然林诗也对元妃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全诗有景有人,说得含蓄而实际,且用典巧妙,对仗工整,确实不失为即兴之佳作。

  此外,在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任务之后,林黛玉还悄悄地帮助贾宝玉写了《杏帘在望》一首,而此诗亦得到了贾妃的夸赞。

有凤来仪

贾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进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蘅芷清芬

贾宝玉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贾宝玉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林黛玉代拟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讥馁,何须耕织忙。

贾宝玉乃元妃之胞弟,自小便得到贾元春的教导,也是极富文才的一位少年公子,是《红楼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虽然不肯读圣贤书,但其文才却十分出类拔萃。学馆先生便常常在其父贾政面前夸赞他善于咏诗作对,故大观园建成之初,为了考验其文才,贾政曾特意命他来当作众人之面给大观园的楼阁景点拟写匾额联对。此次大观园题咏,贾妃更是让他一人独作四诗。只是他实际上却只写了三首,最后一首是林黛玉悄悄代他写的。尽管这样,三首诗中却也恰倒好处地表现了其过人的诗才。第一首是写潇湘馆之美,着重咏竹。竹乃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就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而其高洁之质历来为诗人所歌颂。潇湘馆后来为林黛玉所居,而贾宝玉在此独选竹子来歌颂,是自有其深意的。第二首写蘅芜院,主要赞美了蘅芜院香草之美。蘅芜院后来乃薛宝钗所居,可见贾宝玉对薛宝钗也是持尊敬和赞美之意的。第三首写怡红院,此乃后来宝玉所居。在此诗中,贾宝玉重点写了芭蕉、海棠的绿红二色之美。我们知道,贾宝玉乃护花使者,在此诗中,其一片爱花、护花、惜花之情跃然纸上。所以,总的来说,贾妃对其爱弟的进步还是比较满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