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的“呆”性

(2010-06-04 17:01:44)
标签:

玉钏儿

金钏儿

贾宝玉

贾府

文化

分类: 红楼梦鉴赏

贾宝玉的“呆”性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约都知道贾宝玉常常有些痴呆。小说第三回写林黛玉初次来到贾府时,宝玉之母王夫人便对她说: “……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待宝玉和黛玉见过面后,文本又有《西江月》二首专门谈到了贾宝玉的所谓痴呆问题。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有人认为,所有这些,都是贾宝玉的所谓“呆”性。贾宝玉的这种“呆”性,在文本中就有好几处表现:

第十六回,贾府大小姐贾元春在宫中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消息传来,贾府从上到下人人兴高采烈,无不得意洋洋,处处笑语连天。惟独贾宝玉却为好朋友秦钟患病而“心中怅然如有所失”,对家里这一飞来的特大喜事“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故被众人嘲笑为“越发呆了”。贾宝玉的这种“呆”性,一是说明他确实重友情而轻富贵,二是表现了他那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第三十回,贾宝玉在大观园里看见一个长相极似林黛玉的女孩子,用木棒儿在地上连连写着一个“蔷”字,也不知写上了几百上千个。贾宝玉觉得很奇怪,看着看着,竟然看呆了。这时,刚好天下起了雨,而那女孩却毫无感觉。宝玉看到雨水把那女孩的衣服都淋湿了,便对她说:“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唬了一跳,看着宝玉,见他自己亦站在雨中,衣服也被雨水淋湿了,却不晓得,倒来提醒别人,便觉得贾宝玉呆。

第三十五回,贾宝玉被其父贾政毒打后,在怡红院里居家养伤。一天,贾母带着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以及薛宝钗等众姐妹们去看望他。薛姨妈、王夫人便问他想吃什么,宝玉回答说想吃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 ,也便是莲叶羹。于是,贾母连忙叫凤姐安排人去做给宝玉喝。汤汁做成后,王夫人便叫玉钏儿端去给宝玉。

玉钏儿姓白,是金钏儿的妹妹。金钏儿由于那天与宝玉在王夫人面前调笑,被王夫人打了一巴掌,并要把她撵回家去。金钏儿不肯回去,先是哭着恳求王夫人,见王夫人不答应,便投井死了。宝玉见了玉钏儿,便想起了金钏儿的死,既伤心,又惭傀。而玉钏儿则满脸怒容,心里还恼着宝玉,连正眼儿也不看他一眼。为了赎罪,宝玉便变着法儿讨好玉钏儿,终于让她绽开了笑脸,并喝了一口莲叶羹。这时,傅秋芳家恰好有两位老婆子前来问候。宝玉刚想和她们打招呼,却不小心碰掉了玉钏儿手上端着的汤碗,将那汤汁泼了自己一手。玉钏儿并没有烫着,只是唬了一跳罢了。而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得,却只管问玉钏儿:“烫到那里了?疼

不疼?”弄得玉钏儿和在场的丫鬟老婆子们都笑了起来,认为贾宝玉确实痴呆可笑。

贾宝玉的这种疯癫痴呆还表现在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最讨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上。例如:一天,贾雨村来贾府做客,他为了讨好贾政,便指名要会见宝玉。但贾政派人来叫了半天,宝玉却磨磨蹲蹲的就是不肯去,把贾政气得十分恼火。平时,碰到这种情况,有时候薛宝钗、袭人等劝阻他、开导他,他却反感地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坚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锈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人们见他痴呆如此,且又有贾母宠着他,只好无可奈何。

贾宝玉曾经这样对贾环说:“你天天念书,到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顽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再寻乐顽去。哭一会子,难道这算取乐顽了不成?到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他这种理论,在别人看来,也极不理解,认为是一种奇谈怪论,是他痴呆的表现。有时,贾宝玉要是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在河边看见了鱼,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所以,人们见了,无不深感奇怪,都说他痴呆,因而讥笑他,不理他。

其实,贾宝玉这种所谓的“呆”性,是他讨厌仕途官宦,关爱大自然,关爱别人,尤其是关爱青春女性的一种美德,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贾宝玉的这种“呆”性,是他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世人皆昏我独醒”的具体体现。这与当年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乡间、钟情于大自然乃异曲同工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