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西北系列之一——《法门寺游记》

标签:
法门寺佛光舍利 |
分类: 个人原创 |
姚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搞得人人画地为牢,不能远足,好不容易熬到疫情解除,可以出去转悠了,又被困在单位,无法抽身。终于迎来了暑假,刚好离儿子上班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儿子便选择好出行路线,准备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7月21日,天气晴朗,早晨7:00,我们驾车从漫川出发,大约四个半小时的车程,中午11:30抵达宝鸡市扶风县西府古镇。吃过午饭,稍事休息,下午14:30,我们驱车来到国家5A级景区,号称“东方佛都”的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因珍藏真身指骨舍利而闻名天下,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整个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古寺、法门寺博物馆及合十舍利塔等组成。位于法门古寺西侧的山门广场、佛光大道和合十舍利塔是新建成的文化景区。
尽管天气酷热难当,但游人的游兴丝毫不减。景区入口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我们提前从网上预定了门票,进入景区,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畅通无阻,省去了排队、检票、验票的麻烦。
从景区入口,矗立眼前的便是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佛光门。佛光门内是宽敞圣洁的净水池。池中14朵净水莲花圣洁高雅,两侧排列青狮白象。青狮为万兽之王,白象可降服邪念。莲花、青狮和白象簇拥着正中的观音菩萨。菩萨身后是气势非凡的般若门和菩提门。菩提门两侧是十八罗汉像,个个形态逼真、慈眉善目、憨态可掬,或手持莲花,或手托宝塔,或手捻佛珠,或低头颔首,或静默沉思,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似乎正在夹道欢迎虔心礼佛的游客。驻足观看让人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佛的世界。继续前行,便来到圆融门,圆融门左右两侧分别是金碧辉煌的鼓楼和钟楼。
穿过圆融门,前方是宽阔的佛光大道。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释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宝塔,3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0代表着万物众生。而108则代表着法师手持的108颗念珠,每拨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着看破放下一种烦恼。佛光大道是景区的景观主轴,将景区一分为二。东区为佛陀胜迹,展示的是佛祖从诞生到涅槃的整个过程。西边是法界源流,展示的是涅槃后佛教的发展历程。大道两旁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如果我们将山门喻为“此岸”(现世),那么佛光大道则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大道两侧各有五尊黄铜铸就,表面鎏金的巨型菩萨像。有大孝大德的地藏菩萨,有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大智大慧的文殊菩萨,有大愿大行的普贤菩萨。一尊尊菩萨或慈眉善目,或金刚怒目,手持法器,法相庄严,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抬头远望,一座形似双手合十状的宝塔高高耸立在大道尽头,那便是法门寺的核心建筑合十舍利塔。
沿着佛光大道右侧前行,经过高大的观音菩萨像后右拐,沿着长廊前行,长廊上有很多记载佛教故事的壁画,通过壁画和文字可以了解法门寺的历史沿革和唐朝诸帝礼佛的故事。长廊尽头左拐,正前方是法门寺院,后面是前殿、法门寺古塔、法门寺地宫和大雄宝殿。法门寺院左侧有法门寺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厅、大唐珍宝陈列厅和文物文化陈列厅。
法门寺古塔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古印度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了弘扬佛法,将佛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土缘得十九,扶风得佛指骨舍利,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名阿育王寺。
明隆庆三年(1569年),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唐代木塔倒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重建法门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扶风官绅整修维护。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集资修寺护塔。文革期间,红卫兵掘塔,良卿法师自焚护塔,方才免其一劫。
1981年8月,法门寺古塔半边坍塌,1987年重修时在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发现了佛指骨舍利和大批唐代稀世珍宝,震动了国内外。1988年宝塔建成并对外开放。我们现在看到的宝塔是以唐塔为基础,以明塔为标准的具有楼阁式风格的砖塔。2001年,新规划建设法门寺佛文化景区。2009年5月9日,佛文化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法门寺地宫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地宫总长二十余米,还保留着原来地宫的一部分,听说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1984年4月,2000多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这批稀世珍宝,引起了世界瞩目。让法门寺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这些出土的文物,以佛教密宗礼佛阵容之完美形态,向当今世界展现了千年之前大唐文明的风采神韵:璀璨夺目的器皿,呈现出皇朝工艺的最高成就;千峰翠色之秘色瓷,揭开了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异国情调的琉璃器,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密切交往;奇彩幻色的皇家服饰,堪称中华纺织奇珍。稀世珍宝的大汇聚让人眼花缭乱,精巧绝伦的器皿引人浮想联翩,精湛的工艺彰显古人的智慧,让人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中梦回大唐。
法门寺院左侧的博物馆内,展出的是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里面陈设着唐皇室供佛的上百件珍宝,件件都让人为之惊叹。其中有:安放舍利的八重宝函、十二环锡杖、纯金塔、汉白玉灵帐、秘色瓷、皇帝使用的茶具等等。这些珍宝有的是用纯金打造,有些珍宝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有的是全世界仅有,体现了当时唐帝国的极度富有和皇室礼佛的一片诚心。
游完法门寺院、地宫和博物馆等景点,从原路返回佛光大道。大道两旁设有一组组经幢,经幢乃是佛教圣物,将经文刻于上,象征佛的智慧能降服一切烦恼,有祛邪降魔的功用。经幢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包括: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深浅、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说明意之所在的叫判教。也叫教判。
佛光大道尽头是万福法门,五种不同字体的福字组合,形成一个莲花形象,莲莲生福,五福萦绕,莲中生莲,福中有福。两行字书:“佛指圣城,万福法门”。
拾级而上,来到万人广场。广场正前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合十舍利塔,该塔于200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塔高148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塔中间是安放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的宝塔型建筑。148也是有特殊含义的。一表示佛祖与众生无别,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陀。四八是夏历四月初八,为佛之诞生。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
塔的造型为双手合十,体现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追求和平的基本意愿,在双手合十造型中,内涵的唐塔表明了历史和现代的圆满融合。在双手合十的空间内,又供奉有三身、三世诸佛、菩萨,表明了这是宇宙的法界。合十舍利塔共六层,分地面和地宫。自下而上,供奉着佛教佛(即:法、报、化三身)各方菩萨等佛教文化景观造型。寓意为“三身法像,六重法界”这里是人们理想的彼岸。佛祖真身舍利存放于舍利地宫中厅,每逢重大佛教节日才升起展示。信众可以集结在舍利塔万人广场瞻仰。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是个平常日子,所以无缘瞻仰万人瞩目的佛指舍利。
恢弘的建筑,神奇的传说,厚重的历史,刚刚解开神秘面纱的法门寺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景区就要关门了,我们沿着佛光大道西边的“法界源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法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