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讲座再后记 - 如何拓展职业人脉

标签:
成功的秘密邓巴数整合资源职业人脉10000小时杂谈 |
分类: 演讲与培训 |
昨天和一位爱跟自己较劲的美女妹妹聊天,她形容自己现在把自己装进了一个盒子里,把自己误进一个事业抉择的怪圈---
一方面贪恋于现在单位的浓浓亲情和宽爱,一方面又渴望对于自身的学习和在更广阔天地里面驰骋的梦想,不能自拔。
不能自拔或者郁闷的终极原因,还是在保障了一种体面的生活方式之余对自我有着高要求,但对自己现实的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把控能力的怀疑在内心纠结的结果。不想媚俗地说谈什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而是就着这个普遍的个人成长质变要求的现象深究一下。
我问到她如何评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她说是迅速整合自己周边资源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已经在过去近十年的工作实践中获得了高度的认可。
今天在煎蛋网上读到一个有趣的文章,里面提到了“邓巴数”,也就是英国人类学家 Robin Dunbar
提出的,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这也告诉我们,随着你社交圈的扩大,你能真正记住的朋友最多150个,不要悲伤,不要说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和“一辈子都是好朋友这样的话,我们天生的大脑只有这样大的存储空间。
http://img.blog.voc.com.cn/jpg/201004/11/10743_9944ce56afee1c9.jpg- 如何拓展职业人脉" TITLE="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讲座再后记 - 如何拓展职业人脉" />
这位美眉的烦恼,不是对邓巴数的极限的挑战,而是当被这约等于150个人各取所需的过程中感到失去了自我专业度的认可。关于自我对于专业度的要求,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简单的说,要想在某一领域成功的话,在这上面花上10000小时吧,你一定成为专家。这不是成功学人士告诉你的,是科学家们发现的。当然我也有个成功的朋友这样说过,也就是说按照每天业余时间2.5钻研一门学问的话,10.95年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当然内里的数字可以自由支配。
据最新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盖茨还是披头士抑或是乔布斯,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精心钻研许久许久,哦对,还有我们国家那个传说中的铁棒磨针的人,或者愚公移山的老头子。在披头士成名之前,他们在德国一家club里打工几年,每天演出12小时;已经退休了的盖茨也是,还在上高中时就开始搞程序设计,算起来他打代码的时间也超过了10000小时。
http://img.blog.voc.com.cn/jpg/201004/11/10743_69156dd9059a1f4.jpg- 如何拓展职业人脉" TITLE="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讲座再后记 - 如何拓展职业人脉" />
所以呢,如果这位美眉打拼了十年之后,感觉150的N次方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现在开始向专业领域进军,当然还来得及。期待着她华丽的蜕变。
就像我昨天对她说的,也许,等10000小时的闹钟响起,她也许会发现一切只是个情结而已。人生如此有趣儿,职场概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