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京报采访)现代化国企更需专业管理助力091026

标签:
国企mba就业新京报就业平台国企薪酬杂谈 |
分类: 采访与著作 |
新京报该篇文章链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10/26/content_21295.htm?div=-1
对外经贸大学MBA项目主任赵贞表示,国企成为MBA的就业目标几年前已开始逐渐显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冬霞介绍说,近几年光华MBA毕业生进入国企的比例均占40%左右,就职的企业包括中粮、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国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公布的2009届MBA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则显示,53.61%的MBA选择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说,MBA学员大部分曾在外企就职,更了解外企,而一些来自外企的中层经理学员对外企的不稳定和发展空间也失去兴趣,他们将来就业再选择外企的比例目前也不大,加上中层大部分已有子女,国企可以解决户口、提供子女的求学便利等方面也成为吸引力之一。对于国企不如外企有薪酬优势,不如民企有发展空间优势的说法,商学院人士认为,这更多基于对国企的刻板印象。
此外,现在国企中已有很多意识到产品的竞争最终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知识结构的竞争。许多在国企工作的MBA表示,虽然过去国有企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发展,但是近几年,许多非传统意义上的新国企更多地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MBA项目所传授的管理知识、技巧并不冲突,也给MBA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王冬霞说,国企平台巨大,可接触到的社会资源极为丰富,适合于有远见,希望自身工作能影响到公司乃至社会层面的领袖型人才,但前提是具备相应能力,包括硬技能和软技能,而对于现在部分MBA学生而言,就读之前工作经历不长,在完成MBA学习后对预期会有过高估计,而国企的某些评价体系可能会基于工作年限等因素,一些MBA无法直接做到领导或中层领导时,会有挫败感。
档案:张志敏,现任中粮集团大米部销售总监,BiMBA2006级全日制学生,之前有13年工作经历
2006年,张志敏觉得自己多年来一直从事Sales
张志敏说,中粮在战略规划、思维模式方面都很国际化,完全更新了他之前印象中的国企形象,所以有多年外企工作经历的他在进入中粮时并没有不适应。
他所在的大米单元拥有57年的国际大米供应商经验,但是进入国内市场是从2007年开始的,面对零售终端,服务国内的消费者,张志敏负责的工作是与整个团队一起针对大米单元的国内销售业务,在已有基础上构建合适的销售系统和业务流程,实现打造大米行业领先者的愿景。“在已有完善系统和流程的外企,这是不可能获得的机会。”机会难得的同时,涉及的工作内容庞杂而巨大,包括,市场规划,渠道拓展,战略制定,流程再造并固化,设立分公司,人员培训等等,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新人,张志敏还面临着与中粮集团这个连续15年入选世界500强的大型央企的公司业务、文化快速融合的过程,这意味着要跟老板与其它同事更充分地沟通和交流,用更有效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基本上第一年每天工作16个小时”。
【经验】
现代管理环境更容易适应
进中粮前,其实对国企并不十分了解,而在面谈中则改变了我之前对国企的一些印象。领导们会用非常标准的MBA语言和思维模式与你沟通,因为集团总裁和大米单元的总经理以及集团董事长都受过专业的管理教育,企业中很多的流程、战略、业务模式,尤其是6S管理体系会结合国有企业特点的同时吸收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给MBA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档案:Kathy,曾任某国企部门副经理,2006届MBA毕业生,读MBA前有5年外企工作经历
2006年在国外读完MBA后,Kathy空降到一家国有企业,无任何关系,靠自身实力,她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副经理。
Kathy非常卖力地工作,但很快就感受到国企人浮于事的通病,分配的工作常常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与员工和上司的沟通也遇到了问题,这些让她很困扰。
Kathy说,上司是位50岁左右的男性,非常有思想,对业务很熟练,工作思路很清晰,但不喜欢关注细节。而Kathy则比较关注细节,也常会直接地表露自己的看法。
矛盾还有部分来自于部门的员工。Kathy说,部门有个员工直接属于她分管,但这个人一般直接和她的上司汇报,这让Kathy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而上司也经常跳过自己直接向他分配工作。一段时间之后,Kathy非常不高兴并和上司表露了自己的不满,结果上司反而教训说她沟通能力有问题。工作了2年之后,Kathy觉得自己没能做出相应的成绩,也不适合公司环境,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经验】
人际关系是首要问题
●周莉,BiMBA职业发展部高级咨询顾问
“国企更看重资历和人脉”是思维偏见
●董一鸣,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不少MBA觉得国企更看重资历和人脉政治。其实,资历和人脉无论在哪种类型企业的商务活动和日常管理中都是需要的,而有人的地方也一定会有职场政治存在。很多人认为国企在人情味方面比很多外企、民企做得好,领导也更加关心员工的生活,这和我国传统文化有关;而这在某些海外留学回来的MBA学生看来,国企的“过度”关心反而会被认为是侵犯个人的隐私。
关于外企的待遇优势,其实外资企业在待遇等各方面也参差不齐,而且普遍的误解是外企年薪一上来就几十万,但是外企一般讲的是税前工资,国企和民企爱讲税后工资,所以比较的话一定要比全年的全面薪酬福利而非基本工资。
要在国企获得很好的职业发展,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适应环境,脚踏实地,不抱怨,不攀比,以业绩和做人为根本积累人脉;2、善于“察言观色”,抓住重点,善于总结;3、目前MBA毕业生选择就业更看重:企业发展前景和企业给员工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所以更要多咨询各种企业内部成功的人士,以全局的、多方面的、发展的视角看待在国企的职业生涯规划。
商学院教育对于本土案例解读不够
●关雪峰,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国企发展优势
1、有国家政策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改制和重组的深化。
2、稳定的雇佣关系使得员工职业生涯稳定。
3、领导干部年轻化,一些企业内部改革能够落地。
4、对职业未来的可预见性和操控性大。
国企发展问题
1、职业发展速度相对于外企、民企来讲较为缓慢。
2、有些单位仍然存在只升不降,只奖不罚的现象。
3、报酬和绩效考核体系挂钩不紧密。
4、有些职场氛围相对宽松,不利于工作资历较浅的MBA毕业生。
(董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