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经理人向专业培训师的转变
(2010-05-20 16:05:46)
标签:
培训师经理人演讲职场创业杂谈 |
分类: 创业感言 |
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你是完全暴露在组织和员工的眼睛下面,你的脸色眼神被上司同仁客户和员工所见、所揣测、所评估;而做职业培训师呢,你是暴露在公众面前。你的小动作小想法甚至小差错都会被无限制地放大,评论。无论做什么,我们都逃不掉,躲不开地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幻化成一条金鱼,在鱼缸里自以为是地遨游,但所有细节供人浏览。
自认从小喜欢出些小风头,但是大部分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小学起的舞蹈、合唱和诗朗诵,中学时就开始演练的话剧功底、背课文背不出就罚站的经历原来都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发展一早铺好了道路,上台时的紧张感17岁以前就被逼消除了。谁说中国的教育不好我都跟谁急。
可是大部分以前的节目都是事前经过无数次排练,被老师一遍一遍纠正的,说到哪里的停顿、眼神、手势,发现好导演和好演员的核心能力模型还是有不同的。于是开始痛苦地自编自导自演,慢慢在每一次的课程演讲采访的视频中揣摩。战胜自己的路程还很艰难凶险。
前两天去听了张建华老师的领导力演讲,这是他第二次讲,我第二次听。每一次都有新感受,第二次他对整体的节奏和内容把控得更连贯了。自己感觉被他3个小时的激情和记忆力感染得心潮澎湃。碰巧看到课下的反馈,觉得不同的观众听众对大师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大家认为内容比较宏观,没有企业案例等等。让我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现在很多培训公司拉到客户临时抓个培训师上去就讲,而上课的人呢,也是临时被领导指派不情愿不甘心的。只靠讲师的声誉和现场气氛的烘托,而欠缺对整体听众需求的提前的把控。比如大家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想听到什么?
参与者的地域、背景、经历、现在最渴望最迫切的都是什么?
问问题的质量也很重要。遇到过有备而来的听众,之前做过研究,听讲座总带着问题,走的时候可以带走解决方案,最起码您幽默的语言也能给大家个乐儿。一个公认好的学者不一定是好的演讲者,而好的演讲者也不一定能打动100%的观众,就好像嘻哈包袱和德云社的听众未必都能乐到一块堆儿一样。
人家奥巴马克林顿讲话那稿子为啥这么优秀那么打动人心那么具有煽动性呢?底下肯定有优秀的智囊团与一批写手。在痛苦地转型过程中,一个演讲者,一个培训师仍然要苦练所有内功外功减肥染发不吃大蒜练手势练感染力领导力互动能力幽默感练讲到哪里换气笑的时候露几颗牙齿在哪里设埋伏抖包袱哪里嵌入培训公司的广告。。。非得折磨自己至死地而后生。大家可都是花了银子来看你的!这行业,和艺员比和职业经理人靠得更近些。大不了,咱把自己整成个培训圈子里最好看的,或者好看的人里面最能培训的。哈
向艺员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