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新京报)社团锻炼应重实干轻头衔 20080407

标签:
新京报实习实践杂谈 |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的采访,其中有我的一些论点,如需转载,请联系报社
|
|||||
http://pic.thebeijingnews.com/sports/index/zuizhongye/pic-2.jpg20080407" TITLE="(转载自新京报)社团锻炼应重实干轻头衔 |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4-7 12:23:49 ·
来源: 新京报
|
http://pic.thebeijingnews.com/sports/index/zuizhongye/pic-3.jpg20080407" TITLE="(转载自新京报)社团锻炼应重实干轻头衔 |
|||
首届青年领导力发展峰会召开,北京高校几十家社团同台PK领导力,人力资源专家认为
3月29日,在首届青年领导力发展峰会上,清华大学学生理财协会,中国人民大学自由人协会等北京10多所高校的几十家社团同台PK领导力,而Bustern,东方百老汇、Adobe等企业界人士也就社团活动经历对职业发展的帮助、社团管理与领导力发展的关系、如何平衡社团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冲突等问题与大学生进行了探讨。
“能进入一个社团,就意味着一个小圈子已经接纳你,学校的小社团有时候是公司的一个缩影,融入社团,提供新的创意和把项目处理好本身就是一种工作的历练。”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担任多家知名外企人力资源总监的董一鸣这样认为。她表示,一般的社团采取民主制度选举领导,有些学生开始掌握财政大权,如何获得校方领导对社团的认可、持续投资或者获得社团成员的拥护、能够准确表述所获得的业绩等等恰恰是将来工作中领导岗位的一个雏形。
美国博酷在线总裁、CEO卢晓林也认为,社团是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是未来工作共事的雏形,学校社团就好比一个小公司,让学生学会如何以成年人、企业家、职业者的心态来面对社会,锻炼学生的leader
ship,不是说一定要让学生以后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而是让他们学会用好的心态面对挫折、用宽容的心态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学会理解他人、企业、社会的需要,培养自己扎实的本事,敢于、勇于并能够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虽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经历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可能产生很大帮助,但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往往存在如何选择合适的社团,如何在社团中锻炼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好社团与学业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困惑。
■社团解惑
困惑1 选择
“是挑自己感兴趣的话剧社还是选可能有利于找工作的理财协会?”“是挑有名的大社团还是自己另立山头?”
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社团,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也是大学生开始校园生活时需仔细考虑的问题。
【支招】
不要把社团和以后就业混为一谈
赵志刚有着丰富的社团经历。在他看来,学生组织与企业有一定的共性,在选择时得看个人自身的目的。他建议在找社团时不要抱有那么强的以后就业的目的。知名的大社团就像体制成熟、运作规范的大企业一样,在这里可更多地学习组织规范性的东西;小社团虽然不够规范性,但能极大地锻炼执行力。
参加兴趣社团或对以后同事关系有促进
董一鸣认为,选择社团首先要从兴趣出发,其次才考虑实用性。根据企业要求不同,可能会在招聘时对应聘学生所参与社团的种类有所侧重。此外,如果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将来与一些有同样爱好的同事能很容易融合到一起。
先弄明白所选社团是否做实事
卢晓林则表示,要弄明白想选的社团是做实事还是仅仅流于表面的宣传。他举例说,现在有些社团的活动只是举办个歌舞大赛,这种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发展。比如要参加足球协会,如果协会仅限于举办比赛,那么它能起到的作用只是丰富了业余生活,而如果它还会举行一些活动,那么就能锻炼组织和协调能力。
困惑2 锻炼
“参加社团活动对以后的就业或创业都很有帮助”,“大学里的社团活动根本没什么意思,在学校里可能会出风头,很有面子但是出了大学门会发现,都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采访中,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评价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这除了与社团的选择有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社团中锻炼自己。
【支招】
主动投入比被动执行更能锻炼能力
董一鸣说,企业会比较看重大学生在社团工作中体现出来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技巧、适应能力、在压力面前应对的能力自信心等等。举例来说,一般校园招聘在4月份和10月份会达到高潮,而公司也往往会请系里面的领导或者学生会指派一些志愿者帮忙工作,很多学生由于工作出色、态度好,会给招聘的公司领导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同时专家提醒说,很多学生在参加社团工作时会看重自己在其中所担任的职务高低。其实,社团工作的title只是在就业时一块敲门砖而已,企业真正看重的还是求职者的能力。
赵志刚认为,不管是参与哪一类的社团,关键看做事的态度,如果被动地执行肯定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多用心、主动投入去做,方能通过社团工作既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真正干一些实事。
困惑3 学业
“我学的专业是冷门的空间物理,因为没有兴趣以后也不想往这方面发展,平时社团工作很多,那我是否没有必要花太多精力在学业上?但我的GPA不高,这会影响以后找工作吗?”
在峰会的学生论坛上,来自北大乒乓球协会的2005级学生于宁道出了很多大学生在社团工作与学业冲突上的困惑。
【支招】
先把必选做好再稳扎稳打拓展
香港应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系统工程师张凯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学校也曾有学生会、足球队等丰富的社团经历。在他看来,对于工科研究型专业的学生而言,首先要保证的是专业技能,然后才是通过社团活动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
赵志刚表示,要想取得平衡,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和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首先,不要盲目地参加太多的社团,保证成绩也在一定的指标之上。建议先把必选的做好,再稳扎稳打地拓展。本科的时候让自己具有很宽的视野,读研究生的时候再“精”,重点加强核心竞争力的锻炼。而且处理恰当的话,社团工作并不一定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有促进作用。
■过来人说
社团是同伴教育互助成长的空间
●赵志刚,北京市高校就业中心大学生发展社团联盟主席,上学时有着丰富的社团经历
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技能和软技能。能力素质这些软技能的锻炼渠道必须是通过实践。首先,社团是学生接触别人,借鉴别人的方式,社团里的“同伴教育”、“互助成长”有助于学生学会在步入社会后与他人分享经验。其次,社团是个很松散的组织,领导力的建立得靠学生个人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难于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协作等能力。再者,步入社会后群体依托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而言也非常重要,而在社团里建立的朋友感情、合作关系都会非常深厚。而且社团运作中所要用到的管理思维和科研思维其实是相通的,而且社团中的朋友常常也会对你的学习或科研提供意想不到的启发或帮助。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缪晨霞 |
后一篇:职业一直失败还怎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