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摄影,本质上是记录。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各位再去看摄影展,纯粹作为记录的照片,是很难被称为好照片的。
我常年从事中学生摄影培训工作,接触到很多有才华有天赋的学生,下面放图,我会做一些解释。所有作品都是翻拍学生手工书
01 作品《 ade to youth 》
http://ww3/large/67bb661fjw1f9t3p5injoj20hs0bvaa3.jpg
这是一位女生Shay的作品,所有的照片都是2014年拍摄的。她的作品表面上有一种孤独、忧郁的色彩。
http://ww1/large/67bb661fjw1f9t3raem83j20hs0bvmxb.jpg
她的创作方式非常有意思:
整组作品用了单反、手机、胶片相机、卡片机等拍摄,后期把不同相机拍摄得到的画面组合重叠到一起,照片的后期处理软件也跨了很多平台,有Photoshop,也有手机APP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3ro25qhj20go0b4mxa.jpg
通过这样的拍摄、处理手法,实际上探讨一个比较深刻的话题: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3swtw83j20go0b40ss.jpg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3t6jr6qj20go0b4aa2.jpg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3tds1dtj20go0b40su.jpg
这是我见过的一个比较厉害的高中生的作品。思维很有自己的特点,作品的风格和她本人的气质也比较符合。
02 作品《囚鸟》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3u7ccp4j20go0b4749.jpg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3uevcfoj20go0b4jrq.jpg
她这组作品是在自己高中里面做成的,她所使用的媒介更是多种多样,摄影、手绘、扫描、手工作品,最终她把这些都转换成画面,放在这个由红线串起来的手工书里面。
http://ww3/large/67bb661fjw1f9t3uu3dq1j20go0b474g.jpg
她是在一个升学压力很大的重点高中里面读书,身边所有人都是奔着985/211去的,就她一个学生是学艺术的。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3v7glfuj20go0b4q3a.jpg
http://ww1/large/67bb661fjw1f9t3v9d5htj20go0b40t1.jpg
http://ww2/large/67bb661fgw1f9t3vfxsy5j20go0b4aa9.jpg
所有人都紧绷着一根弦,奔着一个目标,而她感受到的只有压抑的氛围,时刻想着最终能冲破这样的笼子。
http://ww1/large/67bb661fjw1f9t3wjr189j20go0b40t3.jpg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3wn2c2uj20go0b43yh.jpg
最后,笼子里的鸟儿飞走了。
03 蓝晒摄影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3x4zc5pj20go0b4aa3.jpg
这位同学做的是蓝晒摄影作品。
约翰·赫谢尔爵士于1841年-1842年发现许多铁化合物能够感光。蓝晒法是这一发现派生出来的最广泛运用的一种印相方法,又叫做铁氰酸盐印相法,最常用的叫法是蓝图晒印法。
http://ww3/large/67bb661fjw1f9t3y4kasij20go0b4t8v.jpg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3xtfi3vj20go0b4jrh.jpg
她选择了一些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的花草或者风景照片,做成蓝晒的底片。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3ydhhewj20go0b4dfz.jpg
全部的药水、底片、纸基,全都是自己做的。在蓝晒照片曝光、显影、晾干之后,再用铅笔补满画面,让画面更和谐。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3yv4nvdj20go0b40su.jpg
我觉得画面特别好看,是一种特别梦幻的画面。另一方面,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照片,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的,打破了摄影的「可复制性」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3z7zy80j20go0b4wek.jpg
http://ww3/large/67bb661fjw1f9t3z9iz5dj20go0b43yo.jpg
04 作品《考古发现与人类文明》
http://ww3/large/67bb661fjw1f9t3zlvoqqj20hs0bvjrf.jpg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40pucjwj20hs0bv3ys.jpg
这组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作品。
一方面它很有趣,很好玩。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诙谐的态度在里面,调侃人类当今的科技文化繁荣。
http://ww2/large/67bb661fjw1f9t410bae8j20hs0bvjrm.jpg
另一方面,它是在探讨摄影的特性:
我们都知道,摄影是记录当下的瞬间,然后照片就穿透了时间,让下一秒的人也能看到过去的画面,并且栩栩如生。
这是沿着时间线从后向前的穿越。
http://ww1/large/67bb661fjw1f9t41dfirqj20hs0bvt8y.jpg
但是,通过他的摄影作品我们不会这样感觉,为什么?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41pik3lj20hs0bvweq.jpg
因为他拍的,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未来,在几百年之后,我们这一代的用品,可能就会成为文物、古董,被从土里发掘出来,煞有介事的放到博物馆当中,供人观赏。
http://ww3/large/67bb661fjw1f9t430dx95j20hs0bvaa9.jpg
他用两张照片并置的方式,更加强了这种戏谑的态度。一个是刚出土的文物,一个是放到博物馆中的,类似证件照一样的图片。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438cch7j20hs0bvglt.jpg
最后封底上面,他还写下了价钱 ¥97.73.
http://ww4/large/67bb661fjw1f9t43jjwarj20hs0bv3yj.jpg
这是他做完这个作品全部的花销。
http://ww1/large/67bb661fjw1f9t44i3nvhj20hs16kdi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