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化媒体web2.0互联网格局杂谈 |
分类: 社会化媒体 |
摘要:从CIC
2011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社会化媒体布局图(The Social Power of China’s Internet
Giants)”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内互联网web2.0已进入巨头时代。
一、互联网web2.0格局
微博、社交网站(SNS)、即时通讯、论坛、音乐视频分享、电子商务(包括团购)、点评网站、分类信息网站,这8类平台分别对应大众网民的三大核心或者说基本需求——沟通、娱乐、消费。尽管时有跨界发生,但8类平台的核心功能的区分到目前为止始终非常明显,相互之间尚不存在显著的依附关系。
同时,这8类平台的业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市场和网民对它们的认知是比较统一的。
关于豆瓣,在中国的社会化媒体圈子中就是一朵奇葩(褒义的),豆瓣定义自己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兴趣、评论和分享的创新社区”。
关于汽车之家这样的行业垂直门户已经几乎涵盖了行业各方面信息和内容,逐渐或已经走向大而全的形态,但这其中的核心部分——论坛,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代表了行业垂直门户的社会化(social)特征,论坛中的互动与讨论对于品牌、消费者还是垂直门户本身,都具备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社会化媒体格局”中,汽车之家仍然属于“论坛”性质。类似的还有兰蔻玫瑰社区、太平洋女性网这样的社区和门户。
“电子商务”类别中,事实上目前所谓的“团购”和“传统”电商的区别正在逐渐缩小,“传统”电商不断开展团购项目,而“团购”也并不局限在最初的“线上购买,线下消费”模式。为体现完整性,用虚线将团购类平台略作区分。
图中所列出的签到位置服务、社会化电商、社交游戏、社会化内容聚合四个类别,它们共同的的特点是依托于核心网络以及其他平台,或基于社交图谱加载游戏机制(签到在本质上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游戏机制),或基于兴趣图谱聚合或过滤图片、内容,或通过社交关系产生销售,对于核心网络以及其他平台来讲,起到了增值衍生甚至是流量变现的功能。
结合Twitter企业战略总监埃拉德·吉尔在今年年初提出的社会化内容策展(social content
curation)的概念(原文链接 ),我们可以认为,诸如社会化电商、社会化内容聚合这样的平台,都是一种结构化的社会化内容策展(Structured
social content curation)平台。在社会化媒体信息持续爆炸而注意力高度分散的今天,结构化的社会化内容策展平台由于其过滤、聚合和推荐机制,将产生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对于社会化电商类别中既包含了花瓣、又包含了美丽说这个问题,可参阅 @AppleNate 发布的 “类#pinterest# VS
社会化电商”信息图(如下) ,总结的比较完整,他将花瓣和美丽说做了区分,据此将其归为广义上的“社会化电子商务”,但其中以虚线作区隔。
这里有个问题是“核心网络和基础功能网络有什么区别”。在格局图中,文档分享、博客、百科和问答四类平台被划分在“基础功能网络”类别,CIC认为这四类平台目前为其他平台或网民生活提供基础性的功能支持,且模式极为成熟。比如博客,这种形态已经深深植入到其他平台中,在社交网络中,它体现为日志。同时,这些平台相比“核心网络”,其social属性偏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商业价值的拓展。
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其中的一些变化,类Quora网站的出现使得传统问答平台的social属性更强;而科技博客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博客平台的新生。需要持续关注“基础功能网络”中的这些新动态。
有人问“color为什么和微信在一起”,这是个好问题。Color是所谓弹性社交(Mobile/Elastic
Social)的鼻祖,在国内则演化出陌陌等平台;微信和米聊的模仿对象则是kik;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会关联手机本地通讯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另外,在“新兴/细分网络”中,遗漏了类Yammer应用,即企业内部的社会化平台(enterprise social
platform),国外的典型有Yammer,
Jive,国内则以梅花网出品的明道为代表。目前这类平台在国内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市场需要进一步教育。这个市场相关的知识,可关注@梅花网创始人任向晖。
补充:我们该如何运用这张图呢?
如果你来自一家Agency,希望向你的品牌客户解释这张图中各个平台的营销价值,你可以这样阐释:
首先,品牌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网络”,因为这里是生成网络口碑的核心区域。根据CIC所倡导的“听-识-融”模型,从“核心网络”中,品牌可以“听”到大量有价值的消费者洞察与行业资讯,并围绕“核心网络”建立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资产;
然后,品牌可以适当关注并投资“增值衍生网络”,前提是,品牌在“核心网络”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化媒体资产和实践经验积累。
对于“细分网络”(比如旅游和婚恋交友),在受众匹配的前提下,品牌可以适当投入;对于“新兴网络”(比如轻博客,移动/弹性社交),品牌需要等待平台的进一步成长。
(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CIC 2012)
1.
核心网络——功能相对独立并且成熟度较高
2.
增值衍生网络——功能依托于核心网络以及其他平台、相对新兴
3.
基础功能网络——为其他平台或网民生活提供基础性的功能支持、极为成熟
4.
新兴/细分网络——功能相对独立、针对特定人群或模式更为新兴
二、巨头们的博弈
http://s4/middle/67ba07c4gcbd2ad087d93&690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社会化媒体布局图,CIC 2011)
只看图不评论不分析,对于中小互联网创业者们来说,机会和风险尽在其中,智者自明。
三、具体的较量:腾讯微信 与
新浪微博的对比
如图示,综合对比了两款产品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微信与微博的商业应用对比;
2、微信与微博的功能对比;
3、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规模发展历程对比;
4、各方对微信的观点。
[本文部分摘引CIC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