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如何建立自信心
(2014-01-19 22:39: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其他期刊论文 |
乒乓球运动员如何建立自信心
熊志超
作者按:本文是原文。現已發表在《體育網刊》(體育學刊雜誌社網絡發行平台電子期刊)2014年第1期上http://chinatyxk.com/gb/tywk_v.asp?anclassid=12&nclassid=65&bookid=1174。
摘
者通过两个国乒顶级运动员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再先进,最终心理素质还
是会影响比赛的胜负。由此得出自信心必须建立在先进的、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两个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应看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差距不宜大。这是衡量自信心稳定还是缺失的分水岭,也是衡量教练员水平的试金石。
关键词:乒乓球;专项技能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自信心稳定的表现形式;自信心缺失的表现形式;案例心理分析
前言
为什么有些运动员技术非常好,比赛的时候发挥欠佳暴冷输给比自己弱的对手?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平时练得非常好的技术,在比赛分数交替上升的时候,在关键球的时候不敢用?原因是不够自信,是心理素质欠佳的反映。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非与生俱来,任何人的自信心都是不稳定的,甚至连国手也偶然会失手。他们的专项技能够先进、够熟练了吧,可是在重大比赛的关键时刻心理素质往往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导致自信心下降而失手。笔者试图通过两个国乒顶级运动员胜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冀求有助运动员学会如何建立自信心。
1.教练员的职责
自信心对每一个运动员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自信心的建立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中、训练中、比赛中去逐渐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言词说教。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善于发现运动员的进步和优点,并给予恰当的鼓励或表扬;教练员必须以先进的训练理念来培养和打造运动员;还要在训练中展现出独特的训练风格和水准及人格魅力的影响,使运动员逐步掌握先进的、熟练的专项技术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形成相信教练、相信团队、相信自己,自信心的建立自然就水到渠成。
2.运动员的任务
首先,你对自己的技战术要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非核心技术及得分手段是什么?如果你的正手攻速度快、力量大、旋转强,这是你的内在素质(因素)。如果你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话,你可以从对手畏怯你的某项技术和教练或别人对你的评价中得到答案,这是外在因素。从此以后你要经常暗示自己,相信自己正手攻这方面是很强的,相信自己是个优秀的运动员,将来必定能打出好成绩。这样能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这样就会在平时训练的点滴进步中不断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你要相信你的教练和团队,你的点滴进步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这些也是你自信的外在因素。以上的内、外在因素,都是让你产生自信心源源不绝的动力。在比赛当中,比赛胶着,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时侯,你能否想到这些因素,就体现出你的心理素质。
3. 自信心稳定的案例心理分析
2010年张继科在50届莫斯科世乒赛团体冠军决赛出任第三号与德国的许斯交手,当时张继科输掉了第一局,第二局还是比分落后于许斯。此时此刻的他压力很大,其深层心理中会出现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他会想:“我是个新人,第一次代表中国队争夺世乒赛团体冠军,我不能输!要是输了的话,教练以后就不信任我了”。 这些想法就是负面的想赢怕输的心理。如果摆脱不了这种心理状态,就会影响他的自信心,很可能就会输给许斯。幸亏这一想法刚冒头他就立即想到:“我水准比你高;训练时间比你长且从未输过给你;训练对手和教练水准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你强,你凭什么能赢我”。张继科就这样以坚定的自信心最后战胜了许斯,为中国队再夺斯韦斯林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见,用正面的思维替代负面思维从而激励自己提高自信心,是战胜暂时性困难的有效方法。反之,如果让负面思维漫延下去,他很可能就背起那个输不起的沉重包袱,愈打愈躁,最后紧张过度发挥失常导致输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可见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自信心这方面,张继科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负面的思维一出现,此时此刻张继科能把积极的、正面的思维(相信教练、相信团队、相信自己)代替负面的思维,从而激励起自己的自信心并战而胜之,这反映了他既具备了先进的、熟练的专项技能,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 自信心缺失的案例心理分析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亚洲区预选赛,马龙以2-4负于日本小将丹羽孝希,未能在第一时间拿到奥运会入场券。马龙这一输球,不仅长了他人的士气,还给自已在心理中投下了一个阴影。论技术、状态最好的马龙为什么会输给17岁名不经传的小将丹羽孝希呢?在我看来,马龙技术虽属超一流,但并非完美。他的心理素质与专项技能有较大的差距,从马龙输给丹羽孝希这场比赛来看,马龙心理负担过重,既想赢又怕输,摆脱困境的能力不够强,对方拼得凶时,他又不会调整。表现在比赛胶着,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时侯,都没有想到自己是世界排名第一呀!还有国乒优越条件这个坚强后盾 (想到的话,就可提高自信心),你的气儿怎么能体现出比对手长?这反映了他技术虽属超一流,但心理素质尚需提升。
以上两案例,一个在关键时刻想到了自己的优点、自己的教练、自己的团队,结果丢掉了沉重的包袱,继而稳定发挥自信满怀地战胜对手;另一个则连自己是世界排名第一都没想到还能有信心战胜对手吗?可见自信心在每一场比赛的关键时刻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乒乓球运动员的自信心必须建立在先进的、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两个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应看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差距不宜过大。差距肯定会有,只要不形成特长与特短的关系(自信心缺失的表现形式),而应是突出与稍逊或者是第一与第二的关系(自信心稳定的表现形式)即可。
最后,你会发现原来“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
5.为运动员建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手段构思
当我们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比如:在比赛中被对方打了个擦边球、自己打失机会球、受裁判员误判,顿时你不服气、抱怨或怀疑自己的能力之心就会油然而生。此时运动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到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而连续输几球甚至输掉一局乃至满盘皆输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例如:第51届世乒赛团体小组赛第二场单打,王皓出场面对香港的李静。首局王皓进入状态稍慢,正手失误不断,出现1-6落后。但李静被判丢分后,受到情绪影响,王皓趁势竟然连得10分,李静反而因此丢了一局乃至满盘皆输。除此之外,当遭遇到了克星甚至出现新秀墙现象时,自信心同样会受到影响,也逃不过失败的厄运。运动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运动员产生了“心理应激──运动员自己认为的需要与自我感知能力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平衡”[1]
的缘故。过度的应激是消极的、负面的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而言,过度的应激往往引起高度紧张和压力,甚至出现焦虑,从而使技术动作变形,无法正常发挥水平,影响比赛成绩。因此你能否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手段来重新树立和把握自信心,例如:默念一些自我暗示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心理活动(如情绪、信心)的强度施加影响;或者回忆自己获得优异成绩的比赛情景,以达到自我动员的目的。善于或不善于调整心态,就反映了你的心理素质的高低。
5.1.
实景模拟比赛训练方案之一
第3局。
5.2.实景模拟比赛训练方案之二
第5局。
结语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编着《乒乓球》(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2][3]熊志超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实景模拟比赛训练方案的设计[J]体育学刊,2008(8) 。 http://www.chinatyxk.com/gb/qkqw_v.asp?bookid=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