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我对教师职能的认识

(2011-03-25 12:30:53)
标签:

萧雪慧

日俄

宋体

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道德漫谈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谈谈我对教师职能的认识

                                ——读萧雪慧教学随笔中几篇文章后的感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为人师表,用人格影响学生,用感情唤醒学生,用思想塑造学生。

   教师 ,是知识的传播者。

   萧雪慧老师在《教师道德漫谈》中所谈及的基本道德正是“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并不是勤勤恳恳地训练学生把一些经过传统或权威认可的东西不加怀疑的当作真理,培养学生对既有一切的盲目尊重,辛辛苦苦地往学生头脑中灌输各种观念,又絮叨不休地用告戒、训条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构起围墙。这种教师“诲人不倦”的结果是把学生独立探索精神窒息而死,使学生在精神上终身受到压制。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递活动和催化活动,教育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中介。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作为文化载体和创造者的人。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通过教学活动使青少年掌握人类知识财富。教师的工作不再是“一部讲稿一辈子”,教师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在发现新事物和提出新见解的过程中体验作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自豪感,并在这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存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诲人不倦”。

   人们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首先必须胜任工作,教师的工作面对青少年,其工作成败直接关系到每个青少年的未来,能否胜任工作关系重大,因此可以说,确立钻研业务,搞好教育教学是教师最基础的职能。

   再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承担着思想引导者的职能。

    在萧雪慧老师的《杨雀的地理课》一文中,不仅提及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根据本班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现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不同国家的学生来讲述祖国的山河、出产、传说、英雄人物等等,这种教学活动安排使学生成了教学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和增长知识,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隐含在这种安排后的教学理念十分值得重视。这种理念就是: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向孩子们传输多元文化、人类团结、世界一体的观念。

    在我们这个世界,由于民族或者种族问题而引发战争的危险是非常现实的。近年来虽然国与国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并没有全面爆发,但局部战争和摩擦确实客观存在着。诸如:南北朝鲜问题、日俄领土纷争、巴以的局部交火等等,都是不稳定因素。未来是和平还是战争,取决于各国人民之间是否努力进行沟通和理解,取决于各国人民之间能否摆脱偏见,能否有力量遏止那些想驱使各国人民互相厮杀的势力。而在人民要进行的选择中,如何进行面对下一代的教育至关重要。和平理想的共铸,有赖于教师的传授,是教师塑造灵魂的所在。

    那么爱国主义呢?虽然说和平理想如能整体实现,世界将是没有战争的,将是和谐发展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不要爱国注意精神了吗?

    萧老师在《国人的悲哀》一文中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侵略者战舰摆上玩具柜台;某中小学生佩带纳粹标志上学;出租日寇军装和战刀供游人扮作鬼子摄影留念等等。爱好和平,不等于遗忘历史,不等于缺失自尊心。我们的爱国之心不能丢失,不能因为多种文化侵袭的复杂背景就迷失作为中国人的尊严。爱国主义精神不但不能缺失,更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始终成为中国人的不竭力量之源。这也正是教师所承担教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职能所在。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中的影响同样是重大的。

    所以说,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能所在。教师应尽职尽责,去教育学生,去贡献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