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学院李华教授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信
(2011-03-23 12:25:49)
标签:
李华宋体文献学术不端校园 |
分类: 西月作品 |
[前言]我曾善意提醒李华教授:不要卷入案子中来,不要提供虚假证言。可惜李华教授拒绝接受。 2011年3月22日,《金属学报》案举行了第二次庭审。我给自己的法庭表现打满分。不过由于外部因素太多,我并不乐观。被告代理人向我嚷嚷:“学生告老师,你道德败坏,我跟你没完!”这是他对我的第二次语言攻击和威胁。如果是文斗,我奉陪到底;如果是武斗,想想肖传国的下场!基于上述情况,我不得不做出反应——
关于物理学院李华教授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信
校长信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尊敬的物理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梁作堂教授:
物理学院李华教授的文章系典型的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下面仅以一个例子说明。文献[1](见附件)发表于1997年12月,1996年10月收稿,该文实际上来源于姜涛的硕士学位论文,是以下所有文章的底稿。该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又被重复发表了5次。分别为文献[2]、[3]、[4]、[5]、[6]。
例如,文献[1]的表1、2,与文献[3]的表2、文献[5]的表1、文献[6]的表2,完全一样。文献[1]中的图1(a),与文献[2]中的图2、文献[3]中的图1、文献[4]中的图1、文献[5]中的图1、文献[6]中的图1,完全一样。文献[1]中的图1(b),与文献[3]中的图2、文献[5]中的图2、文献[6]中的图2,完全一样。文献[1]中的图2(a),与文献[2]中的图3,完全一样。文献[7]是文献[6]的英文版,可以说同一篇文章,却莫名其妙多出来2位作者。
文献[2]至[6]引用了原始文献的资料,却没有注明出处。在这些文章中,都写着“我们(或本文)研究了”等字样,而这些文章的作者明显不同。李华教授涉嫌一稿多投、剽窃、协助他人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侵犯了原作者姜涛的著作权。请查明情况!
此致
敬礼!
附件:参考文献:
[1]姜涛, 李华. Nd2Fe17N3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磁性研究[J]. 科学通报, 1997,42(23): 2507-2511.
[2]李华, 董建敏, 梅良模, 胡季帆, 高汝伟, 丁学厚. 铁原子簇的交换劈裂和磁性研究[J]. 金属学报, 1997,33(8): 791-796.
[3]李华, 董建敏, 高汝伟, 胡季帆, 姜涛. R2Fe17Mx化合物的磁性研究[J]. 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7,28(4): 1-4, 53.
[4]董建敏, 孙美坤, 王守国, 李华. 铁原子簇的磁性和几何机构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 2000,13(3): 59-61.
[5]董建敏, 李华, 陈丽. Nd2Fe17Nx化合物的交换耦合和磁性[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3,38(3): 74-75, 98.
[6]董建敏, 李华, 孙美坤, 陈丽. 间隙原子氮对化合物RE2Fe17磁性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 2003,21(4): 406-409.
[7] Dong Jianmi(董建敏), Li Hua(李华), Pan Fengchun(潘凤春), Sun Meikun(孙美坤), Chen Li(陈丽), Mei Liangmo(梅良模). Effect of Interstitial Atom Nitrogen on Properties of RE2Fe17 Compounds[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4, 22(3): 3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