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0-09-17 11:17:14)
标签:

教学

课堂教学

吴仕泰

教育

分类: 科学学科

2010年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现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单元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单元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平均分68.9,优秀率20%,及格率74.6%,五(1)班平均分70.8,优秀率19.5%,及格率78.2%,五(2)班平均分65.5,优秀率19.5%,及格率65.2%

二、       总教学目标

从本学期开始,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分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

●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 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 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 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

●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

● 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

● 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

●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 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 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 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

●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 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 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形成对光的研究的兴趣。

●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 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  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

●  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  认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观点。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

●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

●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

●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 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 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1

9.1-9.3

1.种子发芽实验

2

9.6-9.10

2.种子发芽实验

3

9.13-9.17

3.观察绿豆芽生长4.蚯蚓的选择

4

9.20-9.24

5..食物链与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

5

9.27-9.30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6

 

“国庆节”

7

10.8-10.15

二,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8

10.18-10.22

3.光是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9

10.25-10.29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与热

10

11.1-11.5

7.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1

11.8-11.12

三,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2

11.15-11.19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13

11.22-11.26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4

11.29-12.3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5

12.6-12.10

四,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16

12.13-12.17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17

12.20-12.24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8

12.27-12.31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19

1.3-1.7

期末总复习

20

1.10-1.14

期末总复习

21

1.17-1.21

期末考试

五、教学措施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单元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单元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主要材料清单

“生物与环境”单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光”单元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运动和力”单元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